搜索
首页 《挽严几道》 埋忧分卧蛟蛇窟,移照曾开蠛蠓天。

埋忧分卧蛟蛇窟,移照曾开蠛蠓天。

意思:埋忧分卧蛟蛇窟,把照曾开小虫天。

出自作者[近代]陈三立的《挽严几道》

全文赏析

这首诗《死别犹存插海椽,救亡苦语雪灯前。埋忧分卧蛟蛇窟,移照曾开蠛蠓天。众噪飞扬成自废,后生沾被定谁贤。通人老学妨追忆,魂湿沧波万里船。》是作者对一位在战乱中仍然坚持为救亡图存而努力的人的赞美和怀念。 首联“死别犹存插海椽,救亡苦语雪灯前。”描绘了这位人物即使在生死离别之后,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插海椽(海中的一种木椽)以表达自己的决心和信念。在雪灯前的苦语中,表达了对救亡图存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这一联生动地描绘了这位人物的坚韧和执着,表达了作者对这位人物的敬仰之情。 颔联“埋忧分卧蛟蛇窟,移照曾开蠛蠓天。”则描绘了他在战乱中的生活环境,埋忧分卧蛟蛇窟,表达了他身处险恶环境却仍然坚守信念的决心。移照曾开蠛蠓天,则表达了他用智慧和勇气照亮了困境中的小生命,展现了他在艰难困苦中的大无畏精神。 颈联“众噪飞扬成自废,后生沾被定谁贤。”则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敬仰之情,众噪飞扬成自废,表达了他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之大,使得众人因他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和观念。后生沾被定谁贤,表达了他对后生的影响之大,使得后生受益匪浅。 尾联“通人老学妨追忆,魂湿沧波万里船。”则表达了对他的怀念之情,通人老学妨追忆,表达了对他的学问和品德的敬仰之情,魂湿沧波万里船,则表达了对他的思念之情,如同魂魄湿漉在万里船上。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在战乱中仍然坚持为救亡图存而努力的人的赞美和怀念,表达了作者对这位人物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描绘等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诗歌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人文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死别犹存插海椽,救亡苦语雪灯前。
埋忧分卧蛟蛇窟,移照曾开蠛蠓天。
众噪飞扬成自废,后生沾被定谁贤。
通人老学妨追忆,魂湿沧波万里船。
作者介绍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关键词解释

  • 埋忧

    读音:mái yōu

    繁体字:埋憂

    意思:(埋忧,埋忧)
    谓排除忧愁。
      ▶《后汉书•仲长统传》:“百虑何为?至要在我。寄愁天上,埋忧地下。”
      ▶宋·陆游《夜梦从数客作诗得游字》:“有酒不谋州,能诗自胜侯

  • 蛟蛇

    读音:jiāo shé

    繁体字:蛟蛇

    意思:
     1.蛟与蛇。
      ▶汉·扬雄《蜀都赋》:“其深则有猵獭沈鳝水豹蛟蛇。”
      ▶汉·张衡《西京赋》:“惊魍魉,惮蛟蛇。”
      ▶唐·韩愈《读东方朔杂事》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