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酬王安之闻罢真率会》 既处识嘲地,谁为长厚人。

既处识嘲地,谁为长厚人。

意思:既然地方认识嘲讽地,谁是忠厚人。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酬王安之闻罢真率会》

全文赏析

首先,从整体上看,这首诗给人一种深沉、内敛的感觉,似乎诗人在表达一种处世哲学和人生的感慨。诗的语言流畅,表达清晰,通过运用丰富的意象和象征,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述“闭关”“辞疾”等状态,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内心宁静的精神面貌。同时,通过“识嘲地”和“长厚人”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对于人世间的理解和态度。 接下来,我们逐句赏析一下: 1. “闭关宁是率,辞疾似非具。”这两句诗描述了诗人的一种生活状态,闭关修行,而非随意率性;因病辞别,而非不具备条件。这体现了诗人的严谨和自省。 2. “既处识嘲地,谁为长厚人。”在这两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处境的尴尬,被人嘲笑,同时也感叹世间难得有忠厚之人。这反映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 3. “虚舟非者意,飘瓦不须喷。”这两句运用了意象和象征,虚舟并非有意碰撞,飘落的瓦片也无需怨恨。这体现了诗人的豁达和包容。 4. “此过如何赎,清秋宴席陈。”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于过去的过错无法挽回的感慨,同时在清秋的宴席上陈列美食,也暗示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珍视。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一种超脱、内敛、深沉的精神世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世间的理解和态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闭关宁是率,辞疾似非具。
既处识嘲地,谁为长厚人。
虚舟非者意,飘瓦不须喷。
此过如何赎,清秋宴席陈。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长厚

    读音:zhǎng hòu

    繁体字:長厚

    意思:(长厚,长厚)
    恭谨宽厚。
      ▶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
      ▶唐·高彦休《唐阙史•崔尚书雪冤狱》:“时属尹正长厚,不能辩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