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偈颂一百零二首》 衲僧家,眼里著得须弥山,耳里著得四大海,声色堆头,闲行闲坐,全身入荒草。

衲僧家,眼里著得须弥山,耳里著得四大海,声色堆头,闲行闲坐,全身入荒草。

意思:钠僧家,眼睛里写得须弥山,耳朵里写得四大海,声色堆头,闲行闲坐,全身进入荒草。

出自作者[宋]释绍昙的《偈颂一百零二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首先,诗中描述了诗人身处的地方是一片远离人烟的荒野,周围是重重湖山,白云、小鸟在身边飞舞,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诗人倚着石栏倾听,感受着周围的声音,然后安稳地拂去苔藓覆盖的石头,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和自由。 接着,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林下生活的向往,认为这种生活只有在山林中才能找到,而人间少有。这里诗人似乎在暗示人们应该追求一种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远离喧嚣和纷扰。 然后,诗人又提到了僧人,他们眼中能看见须弥山,耳中能听见四大海,这表明他们能够超越世俗的束缚,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而他们即使在声色之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自由,这正是诗人所追求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超越世俗束缚的人生哲学。这种哲学对于现代人来说仍然具有启示意义,提醒我们不要被世俗的纷扰所困扰,要学会在喧嚣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路隔重湖,一尘不到。
片段白云,绵蛮幽鸟。
静倚石阑听,稳拂苔衣卧,此乐只应林下有,人间少。
衲僧家,眼里著得须弥山,耳里著得四大海,声色堆头,闲行闲坐,全身入荒草。

关键词解释

  • 须弥山

    引用解释

    1.梵语sumeru的译音。或译为 须弥楼 、 修迷卢 、 苏迷卢 等。有“妙高”、“妙光”、“安明”、“善积”诸义。原为古 印度 神话中的山名,后为佛教所采用,指一个小世界的中心。山顶为 帝释天 所居,山腰为四天王所居。四周有七山八海、四大部洲。《释氏要览·界趣》:“《长阿含》并《起世因本经》等云:四洲地心,即 须弥山 。此山有八山

  • 堆头

    读音:duī tóu

    繁体字:堆頭

    意思:(堆头,堆头)

     1.方言。犹块头。
      ▶沙汀《淘金记》一:“彭尊三是个又白又胖的五十多岁的胖子。加之,头戴雪帽,衣服又很宽展,他的堆头,看来更庞大了。”

  • 闲坐

    读音:xián zuò

    繁体字:閑坐

    英语:sit back for a chat or enjoy one\'s leisure

    意思:(闲坐,闲坐)
    亦作“闲坐”。
     闲暇时坐着没事做

  • 衲僧

    读音:nà sēng

    繁体字:衲僧

    意思:和尚,僧人。
      ▶唐·黄滔《上李补阙》诗:“谏草封山药,朝衣施衲僧。”
      ▶元·萨都剌《江城玩雪》诗:“舟子迷归寒浦外,衲僧疑在白云间。”
      ▶《初刻拍案惊奇》卷

  • 四大

    读音:sì dà

    繁体字:四大

    英语:the four elements [earth, water, fire, wind]

    意思:
     1.道家以道、天、地、人为四大。
      ▶《老子》:

  • 荒草

    读音:huāng cǎo

    词语解释

    ⒈  野草:荒草丛生。

    国语辞典

    荒草[ huāng cǎo ]

    ⒈  杂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