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君作尉向江潭,吴越风烟到自谙。
意思:听说你作尉向江边,吴越风烟到自己熟悉。
出自作者[唐]郎士元的《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一位朋友担任县尉所在地的自然风物和人文环境的感受。
首联“闻君作尉向江潭,吴越风烟到自谙。”诗人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对新环境的适应。他听说朋友被派往吴越地区担任县尉,那里的风土人情和语言习惯朋友可能还不熟悉。这一句透露出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不同地域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颔联“客路寻常随竹影,人家大底傍山岚。”诗人用简洁的笔触描绘了江潭的风光。他常常看到竹影在路上摇曳,而人家大多靠近山岚。这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江潭的自然景色,表现出一种宁静、清新的氛围。同时,诗人也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当地人文环境的了解。
颈联“缘溪花木偏宜远,避地衣冠尽向南。”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江潭的人文环境。他注意到沿着溪流的花木特别适合在远处观赏,许多人因为逃避战乱而纷纷南迁。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江潭地区人文变迁的关注,同时也透露出他对避难南迁人士的同情和理解。
尾联“惟有夜猿啼海树,思乡望国意难堪。”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只有夜晚,海树上的猿猴才会啼叫,人们思念家乡、怀念祖国的心情难以忍受。这一句将自然之景与人的情感紧密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同时也展现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整首诗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江潭的风光和人文环境,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对不同地域文化的理解与尊重,以及对故乡的怀念和对避难南迁人士的同情。这首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 吴越风烟到自谙。-- 出自《送王侍御佐婺州(作郎士元:盖少府新除江南》作者:[唐]崔峒
- 吴越风烟到自谙。-- 出自《送王侍御佐婺州(作郎士元:盖少府新除江南》作者:[唐]崔峒
- 十载风烟不蹔闲,往来吴越旧江山。-- 出自《己酉作》作者:[宋]释行海
- 江潭间修竹。-- 出自《咏柑诗》作者:[南北朝]徐陵
-
江潭。-- 出自《满庭芳·手染橙芗》作者:[宋]蔡楠
- 戢翼江潭。-- 出自《赠冯文罴迁斥丘令八章》作者:[魏晋]陆机
- 江潭望如此。-- 出自《至大雷联句》作者:[南北朝]何逊
- 江潭杨柳几东风。-- 出自《西江月·万壑千岩剡曲》作者:[宋]周密
- 棹歌发江潭。-- 出自《江南曲》作者:[南北朝]沈约
- 独立风烟。-- 出自《减字木兰花·江涵晓日》作者:[宋]夏倪
- 风烟惨淡秋。-- 出自《摊破诉衷情/诉衷情》作者:[宋]蔡楠
- 风烟接邻里。-- 出自《寄远其四》作者:[唐]李白
- 买断风烟。-- 出自《行香子 题罗浮》作者:[宋]葛长庚
- 风烟公耐久。-- 出自《菩萨蛮 携酒过分定张子华》作者:[金]蔡松年
- 无限风烟。-- 出自《行香子 山水便面 案此首花草粹编卷七误作刘》作者:[元]张翥
- 无限风烟。-- 出自《行香子 山水便面 案此首花草粹编卷七误作刘》作者:[元]张翥
- 恨风烟。-- 出自《诉衷情·红窗小艇雨馀天》作者:[宋]晁端礼
- 空翠风烟。-- 出自《酒泉子 胜景者,独潇湘八景得其名,广?》作者:[元]吴镇
- 隔风烟。-- 出自《江城子·水花湖荡翠连天》作者:[宋]魏了翁
-
吴越。-- 出自《喜迁莺·冬分人别》作者:[宋]吴文英
- 何殊吴越乡。-- 出自《破阵子·占气中涵清淑》作者:[宋]张孝忠
- 今为吴越民。-- 出自《门有万里客》作者:[魏晋]曹植
- 吴越路、渐天涯。-- 出自《芳草渡/系裙腰》作者:[宋]张先
- 吴越事,皆陈迹。-- 出自《满江红·楼倚晴空》作者:[宋]卢祖皋
- 迢迢一水通吴越。-- 出自《醉落魄/一斛珠》作者:[宋]石孝友
- 来时闻君妇。-- 出自《拟行路难》作者:[南北朝]鲍照
- 闻君饶绮思。-- 出自《贻何秀才诗》作者:[南北朝]范云
- 闻君太平世。-- 出自《古意题徐令壁(一作题著作令壁)》作者:[唐]陈子昂
- 闻君东山意。-- 出自《题居延古城赠乔十二知之》作者:[唐]陈子昂
- 闻君饵丹砂。-- 出自《赠李颀》作者:[唐]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