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常秀才寄简归州郑使君借猿》 碧山初暝啸秋月,红树生寒啼晓霜。

碧山初暝啸秋月,红树生寒啼晓霜。

意思:绿山开始黑了啸秋月,红色树生寒啼晓霜。

出自作者[唐]许浑的《和常秀才寄简归州郑使君借猿》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谢守和他的猿猴旅行的场景,以及沿途的美丽景色和当地的风土人情。 首句“谢守携猿东路长,袅藤穿竹似潇湘。”描绘了谢守和他的猿猴在漫长的旅途中,藤条穿过竹林,仿佛就像在潇湘的场景一样。这里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将谢守和他的猿猴的旅程与潇湘的景色相联系,增加了诗的诗意和美感。 “碧山初暝啸秋月,红树生寒啼晓霜。”描绘了沿途的美丽景色。随着夜幕的降临,碧山上的猿猴在秋月下长啸,红树林在寒霜中啼叫。这里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这个美丽的场景之中。 “陌上楚人皆驻马,里中巴客半归乡。”这两句描绘了当地人的生活场景。路上的楚人都停下来驻马观望,村里的巴客有一半已经回到家乡。这里通过描绘当地人的反应,展示了谢守和他的猿猴的旅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兴趣。 最后,“心知欲借南游侣,未到三声恐断肠。”表达了诗人对谢守和他的猿猴旅行的关心和担忧。诗人似乎想借这次旅行来寻找某种安慰或启示,但同时也担心他们的旅程可能会带来痛苦或悲伤。这里运用了生动的情感表达,使得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谢守和他的猿猴旅行的场景,以及沿途的美丽景色和当地的风土人情。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旅行的情感和担忧,使得这首诗更加具有深度和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谢守携猿东路长,袅藤穿竹似潇湘。
碧山初暝啸秋月,红树生寒啼晓霜。
陌上楚人皆驻马,里中巴客半归乡。
心知欲借南游侣,未到三声恐断肠。
作者介绍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关键词解释

  • 碧山

    读音:bì shān

    繁体字:碧山

    意思:
     1.青山。
      ▶南朝·梁·江淹《悼室人》诗之十:“掩映金渊侧,游豫碧山隅。”
      ▶唐·杜牧《鹭鸶》诗:“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南唐·

  • 红树

    读音:hóng shù

    繁体字:紅樹

    短语:桃树 漆树 冬青 吐根 柠檬 苏木 圣诞树 栗树 七叶树 梨树 月桂树 木棉树 椰子树 芭蕉 白桦 枇杷 白杨树 女贞 柚木 杏树 卫矛 银杏树 木菠萝 紫

  • 秋月

    读音:qiū yuè

    繁体字:秋月

    意思:
     1.秋夜的月亮。
      ▶晋·陶潜《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叩枻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唐·杜甫《十七夜对月》诗:“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