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睹官军赴颍上歌》 净扫烟尘四千里,我亦西归杜陵曲

净扫烟尘四千里,我亦西归杜陵曲

意思:净扫烟尘四千里,我也是西归杜陵曲

出自作者[明]王九思的《睹官军赴颍上歌》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战争场景和人民期望和平的诗。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将军英勇善战,士兵奔赴前线,人民盼望和平的场景。 诗的开头,“银鞍绣甲剑在腰,马鸣十里风萧萧。”通过描绘将军的装备和马鸣风萧萧的场景,生动展现了战争的紧迫和严峻。 接着,“羽旗犹转杏花坞,铁骑先过杨柳桥。”描绘了军队行进的场景,旗帜飘扬,铁骑奔腾,进一步突显了战争的严峻气氛。 然后,“将军妙手逞轻捷,一箭飞落双皂雕。”通过描绘将军的英勇和技艺,展现了将军的威武形象。 “道傍观者众如堵,奔走流汗喜欲舞。”这句诗描绘了旁观者的反应,他们的奔走流汗和喜欲舞的动作,进一步突显了将军的英勇和战争的紧张气氛。 然而,诗人在这里笔锋一转,“老父叹息忽不乐,暮年今见持戈斧。”通过老父的叹息和不乐,展现了战争对人民的残酷。 接着,“七日贼围颍上县,一县万人命如线。”描绘了战争的惨烈,一县的人民生命如线,进一步突显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闻说提兵李佥事,日夜登城奋孤战。城中妇子愁唧唧,恨不人人生羽翼。”这几句诗描绘了李佥事英勇抗敌,城中妇子和儿童担忧和愁苦的场景,展现了人民对和平的渴望。 最后,“丛侍郎,马都督,请君早发元戎纛。净扫烟尘四千里,我亦西归杜陵曲。”诗人通过呼吁丛侍郎和马都督发兵,表达了人民对和平的热切期待。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对比,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具有深刻的反战主题。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银鞍绣甲剑在腰,马鸣十里风萧萧。
羽旗犹转杏花坞,铁骑先过杨柳桥。
将军妙手逞轻捷,一箭飞落双皂雕。
道傍观者众如堵,奔走流汗喜欲舞。
老父叹息忽不乐,暮年今见持戈斧。
七日贼围颍上县,一县万人命如线。
闻说提兵李佥事,日夜登城奋孤战。
城中妇子愁唧唧,恨不人人生羽翼。
晨炊走汲井水竭,夜号声绕春云黑。
步兵间道单身出,简书马上飞来急。
岂谓辕门坐风雨,不念愁城卧荆棘。
丛侍郎,马都督,请君早发元戎纛。
净扫烟尘四千里,我亦西归杜陵曲

关键词解释

  • 杜陵

    读音:dù líng

    繁体字:杜陵

    英语:Duling Mausoleum

    意思:
     1.地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古为杜伯国。
      ▶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并改杜县

  • 千里

    读音:qiān lǐ

    繁体字:千裏

    英语:a thousand li; a long distance or a vast expanse

    意思: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 烟尘

    解释

    烟尘 yānchén

    (1) [smoke]∶烟灰

    (2) [smoke and dust]∶烟雾和尘埃

    (3) [soot;dust]∶烽烟和战场上扬起的尘土,旧时指战火

    汉家烟尘在东北。——唐&mi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