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别毡帐火炉》 方安阴惨夕,遽变阳和节。

方安阴惨夕,遽变阳和节。

意思:正在安阴暗晚上,迅速改变阳和节。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别毡帐火炉》

全文赏析

这首诗《忆昨腊月天,北风三尺雪》是一首对冬日生活的深情回忆,通过对寒冬中与青毡帐、红火炉等温暖物品相伴的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怀念之情。 首句“忆昨腊月天,北风三尺雪”,直接描绘了当时的环境,腊月天气,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营造出一种严寒的气氛。接下来的“年老不禁寒,夜长安可彻”表达了作者对于年老体衰却无法抵挡严寒的无奈和痛苦。 “赖有青毡帐,风前自张设。复此红火炉,雪中相暖热”这几句则描绘了作者依靠青毡帐和红火炉来抵挡严寒,在风雪中相互取暖的情景。这里用“青毡帐”、“红火炉”等温暖物品来象征家的温馨和安全,表达了作者对家的深深眷恋。 “如鱼入渊水,似兔藏深穴”形象地描绘了温暖的环境对人的庇护作用,使被严寒困扰的人感到安慰。而“婉软蛰鳞苏,温燉冻肌活”则进一步描绘了温暖的环境给人带来的舒适感,使人的身体得到缓解,心灵得到安慰。 然而,“方安阴惨夕,遽变阳和节”,随着时间的推移,温暖的环境也会随着气候的变化而消失,作者对这种生活的怀念之情也随之增加。最后,“无奈时候迁,岂是恩情绝”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留恋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冬日生活的回忆和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家的深深眷恋和对温暖环境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优秀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忆昨腊月天,北风三尺雪。
年老不禁寒,夜长安可彻。
赖有青毡帐,风前自张设。
复此红火炉,雪中相暖热。
如鱼入渊水,似兔藏深穴。
婉软蛰鳞苏,温燉冻肌活。
方安阴惨夕,遽变阳和节。
无奈时候迁,岂是恩情绝。
毳帘逐日卷,香燎随灰灭。
离恨属三春,佳期在十月。
但令此身健,不作多时别。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阳和

    读音:yáng hé

    繁体字:陽和

    英语:Duong Hoa

    意思:(阳和,阳和)

     1.春天的暖气。
      ▶《史记•秦始皇本纪》:“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 阴惨

    读音:yīn cǎn

    繁体字:陰慘

    意思:(阴惨,阴惨)

     1.语本《文选•张衡〈西京赋〉》:“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
      ▶薛综注:“阳谓春夏,阴谓秋冬。”后因以“阴惨”指人悲伤的感情。
     

  • 和节

    引用解释

    1.协调;合适。《荀子·修身》:“食饮,衣服,居处,动静,由礼则和节。” 王先谦 集解:“和节,犹和适也。” 汉 焦赣 《易林·涣之乾》:“弃古退思,失其和节。” 唐 韩愈 《唐故相权公墓碑》:“维匡调娱,不失其正,中於和节,不为声章。”

    2.犹调节。《淮南子·本经训》:“夫人相乐,无所发貺,故圣人为之作乐,以和节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