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颂一百则》 枝俩既无,波旬失途。

枝俩既无,波旬失途。

意思:枝伎俩既没有,波旬迷途。

出自作者[宋]释重顯的《颂一百则》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功绩、无伎俩、无枝附、无魔难以及与佛祖的交流。 首句“明珠在掌,有功者赏”,以明珠比喻某人的才智,表达对其功绩的赞赏。 第二句“胡汉不来,全无伎俩”,表达了此人具有高尚的品格,没有世俗的伎俩,如胡汉之伎俩,即指世俗的机巧、手段。 第三句“枝俩既无,波旬失途”,进一步表达了此人的品格高尚,没有依附于他人的枝节,使得恶魔波旬无法利用其达到目的。 最后一句话“瞿昙瞿昙,识我也无”,以佛祖瞿昙为引语,表达此人与佛祖心意相通,没有误解或不知。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具有高尚品格、才智和与佛祖心意相通的人物,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只有具备这些品质的人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明珠在掌,有功者赏。
胡汉不来,全无伎俩。
枝俩既无,波旬失途。
瞿昙瞿昙,识我也无。

关键词解释

  • 波旬

    读音:bō xún

    繁体字:波旬

    意思:魔王名,为欲界第六天之主,其义为恶者、杀者。常以憎恨佛法,杀害僧人为事。
      ▶《百喻经•小儿得大龟喻》:“天魔波旬,及恶知识,而语之言:‘汝但极意六尘,恣情五欲,如我语者,必得解脱。’

  • 失途

    读音:shī tú

    繁体字:失途

    意思:亦作“失涂”。
     
     1.谓仕途失意。
      ▶唐·孟郊《伤时》诗:“常闻贫贱士之常,嗟尔富者莫相笑。男儿得路即荣名,邂逅失途成不调。”
      ▶唐·卢纶《纶与吉侍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