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郑道士二首》 常忆苏耽好羽仪,信安山观住多时。

常忆苏耽好羽仪,信安山观住多时。

意思:经常想起苏耽好仪仗,信安山看住多时间。

出自作者[唐]贯休的《寄郑道士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中提到了常忆苏耽好羽仪,信安山观住多时,以及两个仙人的传说,显然是一首富有神秘色彩和仙气飘飘的诗。 首联“常忆苏耽好羽仪,信安山观住多时”,诗人表达了对苏耽羽化登仙的怀念,同时也点出了诗的主题——信安山的仙境。 颔联“不知玉质双栖处,两个仙人是阿谁?”诗人通过提问的方式,进一步描绘了信安山的神秘气息,引人遐想。这里的“玉质双栖”可能是指仙人对坐的地方,而“两个仙人”则暗示了苏耽和另一个仙人的存在。 颈联“谁带金轮髻里珠,何妨相逐去清都?”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仙人的形象和去处,表达了对仙人的向往和追求。这里的“金轮髻里珠”可能是指仙人的宝物,而“何妨相逐去清都”则表达了诗人对与仙人一同前往仙境的渴望。 尾联“旧山大有闲田地,五色香茆有子无?”诗人以旧山为引子,表达了对旧山美好景色的怀念,同时也借香茅草的子实繁茂来暗示仙人福地的美好和丰饶。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神秘色彩和仙气飘飘的气息,表达了诗人对仙人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中也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旧山美好景色的怀念。整首诗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常忆苏耽好羽仪,信安山观住多时。
不知玉质双栖处,两个仙人是阿谁?谁带金轮髻里珠,何妨相逐去清都。
旧山大有闲田地,五色香茆有子无?
作者介绍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

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关键词解释

  • 山观

    山中道观。 唐 王昌龄 《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诗之三:“山观空虚清静门,从官役吏扰尘暄。” 唐 李商隐 《赠郑谠处士》诗:“寒归山观随碁局,暖入汀洲逐钓轮。”

    读音:shān guān

  • 羽仪

    读音:yǔ yí

    繁体字:羽儀

    意思:(羽仪,羽仪)

     1.《易•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孔颖达疏:“处高而能不以位自累,则其羽可用为物之仪表,可贵可法也。”后因以“羽仪”比喻居高位而有才德

  • 多时

    读音:duō shí

    繁体字:多時

    英语:a long time

    意思:(多时,多时)
    很长时间。
      ▶唐·杜甫《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诗:“云近蓬莱常五色,雪残鳷鹊亦多时。”
     

  • 苏耽

    读音:sū dān

    繁体字:蘇耽

    意思:(苏耽,苏耽)
    传说中的仙人。又称“苏仙公”。相传他升飞前留给母亲一个柜子,扣之可得日常所需,后其母开柜视之,从中飞出两只白鹤,柜就不再灵验了。三百年后,有一只白鹤停在郡城东北楼上,它就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