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别桥上竹》 穿桥迸竹不依行,恐碍行人被损伤。

穿桥迸竹不依行,恐碍行人被损伤。

意思:穿过桥山竹子不依照行,恐惧阻碍行人被损坏。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别桥上竹》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温情和关爱的诗,通过描绘一个穿桥过竹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行人的深深关怀。 首句“穿桥迸竹不依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在穿越桥梁、走进竹林时,没有按照常规的路线行走。这种不依常规的行为,既展示了诗人的个性,也引出了下文。 次句“恐碍行人被损伤”揭示了诗人不按常规行走的原因,他担心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妨碍到其他行人,给他们带来伤害。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行人的深深关怀,也展示了他对自然环境的尊重。 末两句“我去自惭遗爱少,不教君得似甘棠”则是诗人内心的独白。他感到自己去后留下的爱心太少,无法让桥梁和竹林像甘棠一样得到人们的爱护。这里,诗人以甘棠为喻,表达了他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期望。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穿桥过竹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行人、自然的深深关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环境保护的呼吁。诗人的情感和观点深藏其中,让人在读诗中感受到他的真挚情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穿桥迸竹不依行,恐碍行人被损伤。
我去自惭遗爱少,不教君得似甘棠。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不依

    读音:bù yī

    繁体字:不依

    短语:反对 不予 唱对台戏 不以为然

    英语:not comply

    意思:
     1.不听从;不同意。
      ▶《书•大禹谟》:“禹

  • 损伤

    读音:sǔn shāng

    繁体字:損傷

    短语:害 摧残 贬损 贻误 重伤 加害 祸 祸害 残害 危 有害 损 误伤 伤 迫害 侵蚀 侵害 危害 损害 误

    英语:to harm

  • 行人

    读音:xíng rén

    繁体字:行人

    短语:客 游子 客人 行者 旅客 行旅

    英语:pedestrian

    意思:I

     1.出行的人;出征的人。

  • 迸竹

    读音:bèng zhú

    繁体字:迸竹

    意思:勐往高长的竹子。
      ▶唐·白居易《别桥上竹》诗:“穿桥迸竹不依行,恐碍行人被损伤。”
      ▶唐·许棠《重归江南》诗:“迴潮迷古渡,迸竹过邻墙。”参见“迸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