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客自两河归江南》 山行露变茱萸色,水宿风披菡萏香。

山行露变茱萸色,水宿风披菡萏香。

意思:山茱萸在露天变颜色,水在风披荷花香。

出自作者[唐]许浑的《送客自两河归江南》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友人的怀念。 首句“两河庶事已堪伤”揭示了作者对当前国家局势的忧虑。两河,指的是中国的黄河、淮河一带,这是国家的心脏地带,它的“庶事”,即指日常政务。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动荡不安的深深忧虑。 “南客秋归路更长”则表达了作者作为南方人回到故乡的感慨。南客,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自指,秋归,暗示了季节的变换和作者的游子身份。路更长,不仅表明了距离的遥远,也暗示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台畔古松悲魏帝,苑边修竹吊梁王。”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在途中的所见所感。台畔的古松仿佛在为魏武帝悲伤,苑边的修竹则在哀悼梁王。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使得松竹具有了人的情感,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感慨。 “山行露变茱萸色,水宿风披菡萏香。”这两句诗继续描绘了作者的旅途生活。山行,水宿,分别代表了作者在山路和船上的生活。茱萸色,菡萏香,则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自然中的所见所闻。 最后,“遥羡落帆逢旧友,绿蛾青鬓醉横塘。”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遇见旧友的期待和欣喜。绿蛾青鬓,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对友人的美好想象,他期待着与友人重逢,一起在横塘享受醉人的欢乐。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友人的怀念。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历史的缅怀和感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人文情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两河庶事已堪伤,南客秋归路更长。
台畔古松悲魏帝,苑边修竹吊梁王。
山行露变茱萸色,水宿风披菡萏香。
遥羡落帆逢旧友,绿蛾青鬓醉横塘。
作者介绍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关键词解释

  • 山行

    读音:shān xíng

    繁体字:山行

    意思:在山中行走。
      ▶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诗:“登岭始山行,野旷沙岸净。”
      ▶元·刘迎《车轣辘》诗:“马虺隤,牛觳觫,山行萦纡车轣辘。”

    <

  • 水宿

    引用解释

    1.谓栖息于水。 晋 左思 《蜀都赋》:“云飞水宿,哢吭清渠。”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文鱼水宿,锦鸟云翔。” 唐 杜甫 《倦夜》诗:“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2.指在舟中或水边过夜。《文选·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 吕延济 注:“水宿,宿於舟中也。” 南朝 宋 鲍照 《登大雷岸

  • 菡萏

    读音:hàn dàn

    繁体字:菡萏

    英语:lotus

    意思:即荷花。
      ▶《诗•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菡萏。”
      ▶宋·欧阳修《西湖戏作示同游者》诗:“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宁复

  • 茱萸

    读音:zhū yú

    繁体字:茱萸

    英语:evodia

    意思:植物名。香气辛烈,可入药。古俗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佩茱萸能祛邪辟恶。
      ▶三国·魏·曹植《浮萍篇》:“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