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晨起览镜六首》 情知老态难遮掩,匣了菱花懒拂尘。

情知老态难遮掩,匣了菱花懒拂尘。

意思:情知道老形态难以遮掩,匣子了菱花懒拂去灰尘。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晨起览镜六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浪占虚名不切身,机云世故解磨人。情知老态难遮掩,匣了菱花懒拂尘。》,它是一首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自我认知的诗。 首先,诗的前两句“浪占虚名不切身,机云世故解磨人。”是在描述诗人的观察和见解。这两句中,“浪占”和“虚名”指的是那些追求名声但并不切合自身实际的人,而“机云世故”则可能指的是那些面对世事变迁,懂得如何应对的人。这里的“解磨人”可能是在暗示这些人为了适应社会,不得不做出一些改变。 接下来,“情知老态难遮掩,匣了菱花懒拂尘。”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自我认知和情感态度。诗人认识到自己已经年老,无法再掩饰自己的老态,对此感到无奈,于是他选择了不再拂拭尘土,可能暗示他不再追求表面的光鲜亮丽,而是更注重内心的平静和真实。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和表达诗人对人生的观察、自我认知和情感态度,传达了一种淡然处世、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诗人似乎在告诉读者,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我们都应该接受自己的年龄和状态,不必过于追求虚名和外在的光鲜,而应该注重内心的平静和真实。这种态度可能对那些正在经历人生转折点的人有所启示。 此外,诗中的“懒拂尘”这一形象也给人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它可能代表着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以及对自然、真实的追求。这种形象的使用,使得诗的意境更加深远,引人深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浪占虚名不切身,机云世故解磨人。
情知老态难遮掩,匣了菱花懒拂尘。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菱花

    读音:líng huā

    繁体字:菱花

    意思:
     1.菱的花。
      ▶南朝·梁·简文帝《采菱曲》:“菱花落复含,桑女罢新蚕。”
      ▶郁达夫《车过临平》诗:“清溪波动菱花乱,黄叶林疏鸟梦轻。”
     

  • 拂尘

    读音:fú chén

    繁体字:拂塵

    英语:horsetail whisk

    意思:(拂尘,拂尘)

     1.古代用以掸拭尘埃和驱赶蚊蝇的器具。
      ▶《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 老态

    读音:lǎo tài

    繁体字:老態

    英语:stereotype

    意思:(老态,老态)

     1.衰老的形容。
      ▶唐·白居易·李绛《杏园联句》:“老态忽忘丝鬓里,衰颜宜解酒杯中。”

  • 情知

    引用解释

    深知;明知。 唐 骆宾王 《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诗:“情知唾井终无理,情知覆水也难收,不復下山能借问,更向 卢 家字 莫愁 。” 宋 辛弃疾 《鹧鸪天》词:“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栏干不自由。” 赵树理 《实干家潘永福》:“见有个通房后厕所的小门,情知是从这小门里跑了。”亦作“ 情知道 ”。 宋 柳永 《倾杯乐》词:“情知道,世人难使皓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