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世间了了虚空相,人事丛丛混沌眉。

世间了了虚空相,人事丛丛混沌眉。

意思:世间清楚虚空相,人事丛生混沌眉。

出自作者[宋]释正觉的《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含哲理的诗,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寻求真理的境界。诗人借助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将深奥的哲理寓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使人读后产生共鸣,引发深思。 首句“非思量处,无住而住”,意在表明真正的修行并非刻意为之,而是自然而然,无所挂碍。这反映了佛教中的“无住”思想,即心不执著于任何事物,随遇而安。 接下来,“离名象时,不为而为”,进一步阐述了修行的真谛。名象指的是事物的名称和形象,离名象时即超越了事物的表象,不再受其束缚。不为而为则表明修行的目的并非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是顺应自然,无为而为。 “香象定中渡,寒蟾照复移”,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修行的过程。香象定中渡,象征着修行者在冥想中渡过烦恼的河流。寒蟾照复移,则表现了时间的推移,修行者在寂静的夜晚,静静体悟生命的真谛。 “世间了了虚空相,人事丛丛混沌眉”,这两句揭示了世间的真相。世间万物皆如虚空,了无自性,而人事纷扰,使人眉头紧锁,陷入混沌之中。 最后两句“饱参底句如何举,饭罢摩挲篾肚皮”,则以生活化的场景表达了修行的成果。饱参底句,意指对佛法有了深刻的理解。饭罢摩挲篾肚皮,则形象地表现了修行者在生活中的平和与满足。 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生动,将哲理与生活融为一体,使人感受到修行的真谛与美好。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非思量处,无住而住,离名象时,不为而为。
香象定中渡,寒蟾照复移。
世间了了虚空相,人事丛丛混沌眉。
饱参底句如何举,饭罢摩挲篾肚皮。

关键词解释

  • 丛丛

    读音:cóng cóng

    繁体字:叢叢

    意思:(丛丛,丛丛)
    形容人或物聚集的样子。
      ▶五代·齐己《闻落叶》诗:“来年未离此,还见碧丛丛。”
      ▶清·龚自珍《京师悦生堂刻石》:“若夫草莽市井之人,丛丛而蝨

  • 虚空

    读音:xū kōng

    繁体字:虛空

    英语:hollow

    意思:(虚空,虚空)

     1.空虚。
      ▶《汉书•匈奴传下》:“十二部兵久屯而不出,吏士罢弊,数年之间,北边虚空,野有暴骨

  • 混沌

    读音:hùn dùn

    繁体字:混沌

    短语:胸无点墨 无知 浑浑噩噩 蒙昧 一问三不知 一窍不通 目不识丁 不学无术

    英语:chaos

    意思:
     1.古代传说

  • 世间

    读音:shì jiān

    繁体字:世間

    短语:浊世 江湖 尘世 尘 凡

    英语:in life

    意思:(世间,世间)
    人世间;世界上。
      ▶《百喻经•观作瓶

  • 了了

    读音:liǎo liǎo

    繁体字:了了

    短语:略知一二 掌握 详 理解 亮 了解 辩明 懂得 明白 知情 知底 明亮 晓得 晓 明了 懂 知 领悟 喻 未卜先知 了然 知晓 接头 知道 敞亮 明

  • 相人

    读音:xiāng rén

    繁体字:相人

    意思:
     1.观察人的体貌以推断其吉凶祸福。
      ▶《左传•文公元年》:“王使内史叔服来会葬,公孙敖闻其能相人也,见其二子焉。”
      ▶《汉书•蒯通传》:“僕尝受相人之术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