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至洪泽》 政缘夜来到渎头,打头风起浪不休。

政缘夜来到渎头,打头风起浪不休。

意思:正因夜晚来到读头,迎头风起浪花不停。

出自作者[宋]杨万里的《至洪泽》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淮河上航行的经历,表达了与自然斗争、克服困难的豪情壮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今宵合过山阳驿,泊船问来是洪泽”,描述了诗人夜晚在淮河上航行,准备停泊在洪泽湖的情景。颔联“都梁到此只一程,却费一霄兼两日”,都梁到洪泽湖原本只有一程的距离,却因为遇到风浪,花费了一整天两夜的时间,表现了航行的艰辛。 颈联“政缘夜来到渎头,打头风起浪不休”,描绘了夜晚到达渎头时,遭遇了风暴,风浪不停的情景。诗人通过“打头风”、“浪不休”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的威力和航行的危险。 接着,诗人描绘了船夫们相互庆贺已经安全入港的场景,“舟人相贺已入港,不怕淮河更风浪”,通过船夫们的庆贺,表现了他们战胜自然的豪情壮志。 然后,诗人在“老夫摇手且低声,惊心犹恐淮神听”中,表达了自己对淮河的敬畏之心。他担心惊动淮河的神灵,因此低声摇手,表现了对自然的尊重。 最后,“急呼津吏催开闸,津吏叉手不敢答。早潮已落水入淮,晚潮未来闸不开。”诗人急呼津吏开闸,但津吏不敢回答。因为早潮已经落下,水流入淮河,而晚潮还未到来,闸门无法打开。这一情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无奈和对航行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与自然斗争、克服困难的过程,体现了人类面对自然时的豪情壮志和敬畏之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今宵合过山阳驿,泊船问来是洪泽。
都梁到此只一程,却费一霄兼两日。
政缘夜来到渎头,打头风起浪不休。
舟人相贺已入港,不怕淮河更风浪。
老夫摇手且低声,惊心犹恐淮神听。
急呼津吏催开闸,津吏叉手不敢答。
早潮已落水入淮,晚潮未来闸不开。
紬问晚潮何时来,更待玉虫缀金钗。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关键词解释

  • 风起

    读音:fēng qǐ

    繁体字:風起

    意思:(风起,风起)

     1.风颳起来。
      ▶晋·陆机《豪士赋》序:“是以事穷运尽,必于颠仆;风起尘合,而祸至常酷也。”
      ▶唐·杜甫《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

  • 打头

    读音:dǎ tóu

    繁体字:打頭

    英语:nob

    意思:(打头,打头)

     1.带头;领先。
      ▶宋·陶谷《清异录•肢体》:“天下多口不饶人,薄德无顾藉,措大打头,优伶次之。”

  • 不休

    读音:bù xiū

    繁体字:不休

    短语:无休止 绵绵 络绎不绝 连发 缕缕 连 迭起 相接 随地 不已 娓娓 连连 相连 穿梭 不迭 无间 无穷的 持续

    英语:endlessly

  • 夜来

    读音:yè lái

    繁体字:夜來

    英语:yesterday

    意思:(夜来,夜来)

     1.入夜。
      ▶唐·杜甫《遣怀》诗:“夜来归鸟尽,啼杀后栖鸦。”
     
     2.

  • 头风

    读音:tóu fēng

    繁体字:頭風

    英语:head-wind; wind syndrome of head

    意思:(头风,头风)

     1.头痛。中医学病症名。
      ▶《三国志•魏

  • 起浪

    读音:qǐ làng

    繁体字:起浪

    意思:揿起波浪。亦喻生事。
      ▶宋·苏轼《送李供备席上和李诗》:“擘水取鱼湖起浪,引杯看剑坐生光。”
      ▶明·冯梦龙《酒家佣•李燮渡江》:“西风起浪发跑跑,扯起子篷儿弗用摇。”粤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