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戏问牛司徒》 不知诏下悬车后,醉舞狂歌有例无?

不知诏下悬车后,醉舞狂歌有例无?

意思:不知道下诏下悬车后,醉舞狂歌有例无?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戏问牛司徒》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抖擞尘缨捋白须,半酣扶起问司徒。不知诏下悬车后,醉舞狂歌有例无?》,它是一首描绘诗人饮酒作乐的场景的诗。 首句“抖擞尘缨捋白须,半酣扶起问司徒”,描绘了诗人准备饮酒作乐的场景,形象生动。诗人捋着白须,抖掉尘缨,可能是刚刚结束一天的忙碌,准备与朋友们一起畅饮一番。半酣之后,诗人被扶起问及司徒,司徒可能是当时在场的一位重要人物,也可能是诗人想象中的一个人物。这一句为后面的饮酒作乐做了铺垫。 “不知诏下悬车后,醉舞狂歌有例无?”这两句是诗人的疑问,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诏下悬车后,是指皇帝已经下了命令,到了应该退休的年龄。然而,诗人却提出了一个疑问:在饮酒作乐方面,是否真的有先例在皇帝下令退休之后仍然醉舞狂歌?这一疑问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权力的蔑视。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饮酒作乐的场景,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的人物形象生动,场景描绘细腻,语言简练有力,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抖擞尘缨捋白须,半酣扶起问司徒。
不知诏下悬车后,醉舞狂歌有例无?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醉舞

    读音:zuì wǔ

    繁体字:醉舞

    意思:犹狂舞。
      ▶唐·李白《邠歌行上新平长兄粲》:“赵女长歌入彩云,燕姬醉舞娇红烛。”
      ▶宋·辛弃疾《满江红•题冷泉亭》词:“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
      ▶

  • 不知

    读音:拼音:bù zhī 五笔:gitd

    不知的解释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词语分解

    • 不的解释 不 ù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
  • 悬车

    读音:xuán chē

    繁体字:懸車

    意思:(悬车,悬车)

     1.形容险阻。
      ▶唐·杜甫《提封》诗:“借问悬车守,何如俭德临。”
      ▶仇兆鰲注:“即所谓在德不在险。”参见“悬车束马”。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