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郭第得乡字》 方外游踪元不系,欲将瓢笠问江阳。

方外游踪元不系,欲将瓢笠问江阳。

意思:境外游迹元不系,要将瓢笠问江阳。

出自作者[明]朱曰藩的《郭第得乡字》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先朝金马重文章,三十余年适瘴乡”,通过描绘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当前处境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首联“先朝金马重文章,三十余年适瘴乡”,诗人以历史典故开篇,描绘了先朝文人重视文学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在过去的岁月里,曾在文学上有所作为,也暗示了自己在政治上的地位和影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十余年适瘴乡”,诗人已经年过半百,身处异乡,对过去的辉煌已经不再留恋。这一联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和现在的感慨。 颔联“共羡史迁飚石室,谁怜贾傅老潇湘”,诗人借用司马迁和贾谊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司马迁在石室中著书立说,这是对文学的执着追求;而贾谊年老时被贬谪到潇湘,这是对政治命运的无奈。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无奈。 颈联“披图月就金陵堕,飞梦云牵玉垒长”,诗人描绘了自己在金陵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这一联通过描绘月色下的金陵城和云雾中的玉垒山,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尾联“方外游踪元不系,欲将瓢笠问江阳”,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命运的豁达态度。他意识到自己的人生轨迹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他决定放下世俗的束缚,去追寻自己的内心世界,去江阳追寻自己的梦想和自由。这一联通过表达诗人的豁达和自由精神,展现了诗人的个性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当前处境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和追求。诗人的豁达和自由精神以及对故乡的思念,都展现了他的个性和追求。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先朝金马重文章,三十余年适瘴乡。
共羡史迁飚石室,谁怜贾傅老潇湘。
披图月就金陵堕,飞梦云牵玉垒长。
方外游踪元不系,欲将瓢笠问江阳。

关键词解释

  • 江阳

    读音:jiāng yáng

    繁体字:江陽

    意思:(江阳,江阳)
    江的北边。
      ▶南朝·梁·江淹《应谢主簿骚体》:“沐予冠于极浦,驰予珮兮江阳。”
      ▶宋·苏辙《初发嘉州》诗:“余生虽江阳,未省至嘉树。”

  • 游踪

    读音:yóu zōng

    繁体字:游蹤

    英语:whereabouts of a traveller

    意思:(参见游踪,游踪)

    解释:1.亦作\"游踪\"。 2.旅游的

  • 方外

    读音:fāng wài

    繁体字:方外

    英语:Buddhist,Taoist monks

    意思:
     1.区域、范围之外。方位之外。
      ▶《管子•幼官》:“和好不基,贵贱无司,事变日至,此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