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朝即迩,杕杜早成歌。
意思:明光朝就接近,杖杜早熟歌。
出自作者[唐]钱起的《送萧常侍北使》
全文赏析
这首诗《绛节引雕戈,鸣驺动玉珂。戎城去日远,汉使隔年多。雁宿常连雪,沙飞半渡河。明光朝即迩,杕杜早成歌》是一首描绘边疆军旅生活的诗。
首联“绛节引雕戈,鸣驺动玉珂”描绘了戍边的将士们手持兵器,随着马蹄声的响起,队伍开始行动。其中,“绛节”是古代使者所持的信物,“雕戈”是一种精美的戈,两者结合,形象地表现了戍边将士的威武之姿。“鸣驺”和“玉珂”则进一步描绘出队伍行进时的声音和马匹的动态,增加了画面的动感。
颔联“戎城去日远,汉使隔年多”表达了边疆戍卒远离家乡的思乡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边疆与内地之间的时差和距离。“去日远”和“隔年多”都表达了时间的漫长和空间的阻隔,这种时间和空间的感受,是戍边生活的常态,也是诗人对戍边生活的深刻描绘。
颈联“雁宿常连雪,沙飞半渡河”继续描绘边疆的景象,大雁常常在雪地中栖息,沙尘常常半渡河流。这些景象既表现了边疆的荒凉和艰苦,也表现了戍边将士们在这种环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
尾联“明光朝即迩,杕杜早成歌”描绘了边疆将士们对朝廷的期待和希望。“明光”是朝廷的代称,“杕杜早成歌”则表达了将士们对朝廷的忠诚和期待。他们希望朝廷能够早点了解他们的苦难和付出,给予他们应有的回报。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边疆军旅生活的描绘,表现了戍边将士们的艰辛和坚韧,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朝廷的忠诚和期待。整首诗语言简练,画面生动,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