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弹琴李处士》 世上几时曾好古,人前何必更沾襟。

世上几时曾好古,人前何必更沾襟。

意思:世上几时曾好奇,人前何必再沾湿衣襟。

出自作者[唐]李山甫的《赠弹琴李处士》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它以简洁而富有象征性的语言,表达了对音乐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首句“情知此事少知音”,表达了作者对知音难觅的感叹。这个世界上的音乐,是那么丰富,那么多元,然而,能够理解和欣赏它的人却少之又少,这就是“情知此事少知音”。 “自是先生枉用心”是对那些未能理解音乐真谛的人的批评,他们可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音乐,但却未能真正理解其内涵。 “世上几时曾好古”一句,表达了对复古精神的赞赏,同时也暗示了现代社会对传统价值的忽视。 “人前何必更沾襟”则是对那些过于情绪化,过于依赖外在评价,过于在意他人看法的人的劝诫。他们应该学会自信,学会坚持自我,不必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 “致身不似笙竽巧,悦耳宁如郑卫淫”这两句是对音乐本身的赞美。作者认为,真正的音乐应该能够触动人心,使人感到舒适愉悦,而不是像笙竽那样只追求技巧和华丽。 最后,“三尺焦桐七条线,子期师旷两沈沈”是对音乐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能够欣赏真正音乐的人的敬意。他们像子期和师旷一样,能够听懂音乐,理解音乐,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音乐和人生的深刻理解,以及对那些能够欣赏真正音乐的人的敬意。它提醒我们要保持自我,坚持真实,追求真正的艺术和美。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情知此事少知音,自是先生枉用心。
世上几时曾好古,人前何必更沾襟。
致身不似笙竽巧,悦耳宁如郑卫淫。
三尺焦桐七条线,子期师旷两沈沈。

关键词解释

  • 几时

    读音:jǐ shí

    繁体字:幾時

    英语:what time; when

    意思:(几时,几时)

     1.多少时候。
      ▶汉武帝《秋风辞》:“少壮几时兮,奈老何!”唐·韩愈《祭十二郎

  • 何必

    读音:hé bì

    繁体字:何必

    短语:何苦

    英语:there is no need

    意思:
     1.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年钧择贤

  • 世上

    读音:shì shàng

    繁体字:世上

    短语:天下 世界 普天之下 大世界 全球 大千世界 环球 全世界 五湖四海 大地 中外 世 海内 举世

    英语:on earth

  • 古人

    读音:gǔ rén

    繁体字:古人

    短语:猿人 原始人 原人

    英语:(n) people from ancient times

    意思:
     1.古时的人。
      ▶

  • 沾襟

    读音:zhān jīn

    繁体字:沾襟

    意思:浸湿衣襟。多指伤心落泪。
      ▶《庄子•应帝王》:“列子入,泣涕沾襟以告壶子。”
      ▶唐·白居易《慈乌夜啼》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明·夏完淳《大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