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 隋唐而下贵公卿,近世风波走利名。

隋唐而下贵公卿,近世风波走利名。

意思:隋、唐而下贵公卿,近代风波到名利。

出自作者[宋]邵雍的《天津感事二十六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含哲理和政治批判的诗。诗人通过对历史和社会现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权贵和世俗追求的鄙夷,以及对人性、道德和公正的深深忧虑。 首句“隋唐而下贵公卿”,诗人一笔带过了隋唐以后的封建社会,贵族公卿身居高位,享受尊荣的社会现象。此句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和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也暗示了对权贵阶层的质疑和批判。 次句“近世风波走利名”,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近代社会风波不断,人们为追求名利而忙碌奔波的场景。这里的“走利名”生动地揭示了人们在名利驱使下的浮躁和焦虑。 最后两句“借问天津桥下水,当时湍急作何声”,诗人以天津桥下水为喻,对历史和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湍急作何声”暗示了社会的动荡和不安,也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深深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政治批判性。诗人通过对历史和社会现象的描绘,揭示了人性中的浮躁和焦虑,以及对权贵和世俗追求的鄙夷。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社会公正和道德的深深关切,体现了其高尚的人格和卓越的文学才华。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隋唐而下贵公卿,近世风波走利名。
借问天津桥下水,当时湍急作何声。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关键词解释

  • 利名

    读音:lì míng

    繁体字:利名

    意思:名利。
      ▶宋·孙光宪《浣溪沙》词:“满眼利名浑信运,一生狂荡恐难休。”
      ▶金·韩玉《感皇恩》词:“尘世利名,于身何有?老去生涯殢樽酒。”
      ▶《二刻拍案惊奇》

  • 而下

    读音:ér xià

    繁体字:而下

    意思:以下。
      ▶《易•繫辞上》:“形而下者谓之器。”
      ▶宋·沈括《梦溪笔谈•神奇》:“郡守而下,少时皆至,士民观者如墻。”
      ▶明·李贽《答刘方伯书》:“故愚谓千载而

  • 近世

    读音:jìn shì

    繁体字:近世

    英语:modern times

    意思:
     1.犹近代。
      ▶《韩非子•奸劫弒臣》:“故厉虽痈肿疕疡,上比于春秋,未至于绞颈射股也;下比于近世,未至饥死

  • 贵公

    读音:guì gōng

    繁体字:貴公

    意思:(贵公,贵公)

     1.王公贵人。
      ▶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家本秦川,贵公子孙,遭乱流寓,自伤情多。”
      ▶元·戴表元《送郑

  • 世风

    读音:shì fēng

    繁体字:世風

    英语:public morals

    意思:(世风,世风)
    社会风气。
      ▶宋·苏舜钦《高山别邻几》诗:“世风随日俭,俗态逐势热。”
      ▶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