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庐当大道,节士不肯过。
意思:高房屋位于大道,节士不肯过。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同道损持国访孔旼处士》
全文赏析
这首诗《高庐当大道,节士不肯过》是一首对高尚品德的赞美和对世风日下的愤慨之诗。
首句“高庐当大道,节士不肯过”描绘出一种高尚的道德风范,高大的房屋应当在大路上,而那些有节操的士人却不会走过这条道路。这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坚守道德原则、不随波逐流的人的赞美和尊敬。
“穷巷独秉德,车马一何多”描绘了另一种情境,那些在狭窄的巷子里独自秉持道德的人,他们的车马却如此之多。这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在困境中坚守道德的人的敬仰,他们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也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
“势力走谀谄,礼义服委佗”是对世风日下的批判。那些为了利益而阿谀谄媚的人,那些只顾礼义的人却被嘲笑和轻视。这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失望和无奈。
“是以被褐人,长甘北山阿”是对那些甘于平凡、默默坚守道德的人的赞美。他们就像穿着粗布衣服的人,却长期享受着北山的生活。
最后,“曰今岂有愧,渔上有行歌”表达了诗人对当今世道的失望和对那些坚守道德的人的敬仰。诗人认为现在的情况是否真的没有让人感到惭愧的地方?但愿不是,但愿那些坚守道德的人能够唱着歌走在渔船上。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高尚道德的赞美和对世风日下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对道德的坚守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人通过对不同情境的描绘,展现了不同人对道德的不同态度和选择,也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