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分类
作者
诗文热榜
课本古诗
词牌名
合称
古籍
首页
《书警》
静看如山祸,差之一念閒。
静看如山祸,差之一念閒。
意思:
静看像山祸,差的一念之间。
出自作者[宋]杜濬之的《书警》
全文赏析
《书警》是宋代诗人杜濬之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以书为载体,通过对书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知识和学问的热爱,以及对懈怠和荒废学业的警示。 首句“书卷多情似故人”,将书卷比作故人,表达了作者对书的深厚感情。这里的“多情”并非指情感上的多愁善感,而是指书卷中所蕴含的丰富知识和智慧,如同故人般亲切、熟悉。这种比喻使得书卷具有了生命力,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书的敬爱之情。 第二句“晨昏忧乐每相亲”,描述了作者与书卷之间的亲密关系。无论是早晨还是黄昏,无论是忧愁还是欢乐,作者都会与书卷相伴。这里的“忧乐”并非指具体的喜怒哀乐,而是指人生的酸甜苦辣。通过这种描绘,表现了作者在人生道路上,始终以书为伴,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第三句“眼前直下三千字”,形象地描绘了书中的文字如同瀑布般倾泻而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里的“三千字”并非实际的数字,而是用来形容书中文字之多,强调了书卷的厚重和丰富。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吸收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 最后一句“胸次全无一点尘”,表达了作者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内心变得纯净无暇。这里的“胸次”指的是内心世界,“一点尘”则是指世俗的杂念和烦恼。通过这种对比,突显了书籍对于净化人心、陶冶性情的作用。 总的来说,《书警》这首诗通过对书卷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知识和学问的热爱,以及对懈怠和荒废学业的警示。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示意义。
相关句子
名利如山。
--
出自《丑奴儿/采桑子》作者:[宋]宋先生
令人气如山。
--
出自《书怀寄李相如》作者:[宋]晃冲之
福祉如山如川。
--
出自《长寿仙 道宫 皇庆三年三月三日圣节大宴》作者:[元]赵孟*
厚重如山,宽大如海。
--
出自《上竺柏庭月法师画像赞》作者:[宋]释智遇
祝寿如山岁岁青。
--
出自《减字木兰花·多愁早老》作者:[宋]王观
如山堂上翠横空。
--
出自《朝中措·如山堂上翠横空》作者:[宋]姜特立
对境志如山。
--
出自《昭君怨·学道须凭一志》作者:[宋]无名氏
运机谋、积业如山。
--
出自《*心香 劝世》作者:[元]马钰
万事付之一*。
--
出自《鹊桥仙 拟稼轩 中原怀古》作者:[元]邵亨贞
干之一九。
--
出自《字谜》作者:[南北朝]鲍照
合之一,歧之分。
--
出自《刘忠武五诗帖赞》作者:[宋]岳珂
好弱归之一笑。
--
出自《无梦令·三髻山侗爱笑》作者:[元]马钰
惟鲁滨之一叟。
--
出自《杂三言 镜论语》作者:[南北朝]江淹
服之一粒,永保康安。
--
出自《菊花天 原无并攒叠语,兹据其馀四首补。》作者:[元]王哲
万事付之一笑。
--
出自《西江月·老子齐头六十》作者:[宋]冯取洽
静看落花堕。
--
出自《威仪辞》作者:[元]原妙
静看落花堕。
--
出自《威仪辞》作者:[元]原妙
静看落花风雨。
--
出自《鹊桥仙 强村丛书用善本书室藏钞默庵文集本》作者:[元]安熙
静看打窗虫。
--
出自《月中行/月宫春》作者:[宋]周邦彦
静看春容瘦。
--
出自《贺新郎·静看春容瘦》作者:[宋]葛长庚
念閒无复梦,坐久屡閒更。
--
出自《题画二首》作者:[宋]张镃
一句子妙出三乘,一念閒功超万劫。
--
出自《偈颂七十八首》作者:[宋]释正觉
诗句原文
食李弗嫌苦,食梅弗嫌酸。
不为身所累,且从心所安。
吾分固云簿,吾志亦非单。
静看如山祸,差之一念閒。
所得甚眇眇,所丧已漫漫。
百年修不足,一朝容易残。
虽处四壁立,如享万锺宽。
静坐明月窟,濯足清风滩。
关键词解释
之一
读音:
拼音:
zhī yī
五笔:ppgg
之一的解释
一定范围内的数量或事物中的一个。
常用于说明文中,“之一”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句】
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世界奇迹之一,也是
之一详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