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花翁冬日三诗》 住世世尘尘不染,梅花好处即孤山。

住世世尘尘不染,梅花好处即孤山。

意思:住世世尘尘不染,好的地方是孤山梅花。

出自作者[宋]杜范的《次花翁冬日三诗》

全文赏析

《次花翁冬日三诗》是宋代诗人杜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霜风一动岭云开,云外樵歌暮更哀。 童子隔溪呼伴侣,并驱水牯过溪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乡村景象。诗人以霜风、岭云、樵歌等自然景象为背景,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祥和的乡村画卷。 首句“霜风一动岭云开”,以霜风动,岭云开为起笔,描绘出深秋时节的自然景象。霜风一动,岭上的云雾散去,露出了明朗的天空。这里的“霜风”象征着深秋的寒意,而“岭云”则暗示着山间的高远与幽深。这一句以自然景象引出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第二句“云外樵歌暮更哀”,以樵歌为线索,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生活的情景。樵夫在山林间劳作,傍晚时分,他们唱起了悠扬的歌声。这里的“暮更哀”表达了诗人对樵夫辛勤劳作的同情与敬意。 第三句“童子隔溪呼伴侣”,以童子隔溪呼唤同伴为画面,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温馨与和谐。童子们在溪边玩耍,互相呼唤着同伴,一起分享快乐时光。这里的“隔溪”暗示着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安详。 最后一句“并驱水牯过溪来”,以水牛过溪为结尾,再次强调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水牛们并排驱赶着过溪,这是一幅典型的乡村景象。这里的“水牯”象征着乡村生活的力量与活力。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描绘了深秋时节乡村生活的宁静、祥和与温馨。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赞美。同时,这首诗也传达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人心天理两相关,无奈花翁尽日闲。
丽服靓妆纷拜节,弊衣短策自怡颜。
已闻瞥尔寻幽去,又见陶然向市还。
住世世尘尘不染,梅花好处即孤山。

关键词解释

  • 孤山

    读音:gū shān

    繁体字:孤山

    英语:inselberg

    意思:山名。在浙江·杭州·西湖中,孤峰独耸,秀丽清幽。
      ▶宋·林逋曾隐居于此,喜种梅养鹤,世称孤山处士。
      ▶孤山北麓有

  • 世世

    读音:shì shì

    繁体字:世世

    意思:累世;代代。
      ▶《书•微子之命》:“世世享德,万邦作式。”
      ▶孔传:“言微子纍世享德。”
      ▶《史记•孟尝君传》:“齐得东国益彊,而薛世世无患矣。”

  • 梅花

    读音:méi huā

    繁体字:梅花

    短语:

    英语:plum blossom

    意思:
     1.梅树的花。早春先叶开放,花瓣五片,有粉红、白、红等颜色。是有名的观赏植物。

  • 住世

    读音:zhù shì

    繁体字:住世

    意思:谓身居现实世界。与“出世”相对。
      ▶明·袁宏道《<往有误传龙君御死者,作诗哭之>诗附<哭诗>》之一:“住世灯前影,居官浪里身。”
      ▶《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近来我

  • 世尘

    读音:shì chén

    繁体字:世塵

    意思:(世尘,世尘)

     1.尘世;人间。
      ▶唐·王昌龄《题朱炼师山房》诗:“叩齿焚香出世尘,斋坛鸣磬步虚人。”
      ▶《天雨花》第五回:“这般隐弊谁能测,真是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