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巢氏民,仁义亦奚有。
意思:从前听说巢氏百姓,仁义也有什么。
出自作者[宋]蒲寿宬的《书草屋壁》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人生哲理和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先,诗中表达了对天地无穷尽的认知,万物皆为短暂的存在,如同草狗一般,终将消逝。这种对生命的短暂性的理解,提醒人们要珍惜每一刻,活在当下。
其次,诗中提到了对于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诗人认为,与其将杏树当作梁,不如用瓮作牖。杏树最终会枯萎,而瓮则可以长久使用。这种观念体现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以及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此外,诗中还表达了对仁义的质疑。诗人认为,仁义并非生活的必需,甚至可能成为束缚。这体现了诗人对道德标准的反思,以及对生活本质的探索。
然而,诗中也流露出对平凡生活的向往。诗人赞美那些朴实无华、淳朴厚实的人,他们不追求奢华,而是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这种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纯真、质朴的追求。
最后,诗人在结尾处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怀念。他回忆起自己曾经居住过的简陋的乡村住宅,那里有绿树环绕,有丰富的食物来源,有琴书陪伴,有对亲友的思念。这种生活虽然简朴,但却充满了人情味和温暖。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简单、纯真、质朴生活的向往。它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淡泊物质生活,追求精神生活,过简单而充实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