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吉祥寺默轩》 如何孔氏家传底,却在高僧衣钵傍。

如何孔氏家传底,却在高僧衣钵傍。

意思:为什么孔子家传底,但在高和尚衣钵旁边。

出自作者[宋]张明中的《吉祥寺默轩》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一种深邃而内敛的方式,表达了对于禅宗哲理的独特理解。 首句“默识何销语话详,心斋也则坐能忘。”描绘了一种禅修的状态,即无需言语交流,只需内心的冥想与领悟。这里的“默识”和“心斋”都是禅宗的重要概念,前者代表内在的智慧和领悟,后者则是一种修行方法,强调通过内心的静默和观察来达到对真理的认知。 “如何孔氏家传底,却在高僧衣钵傍。”这里巧妙地引用了孔子家传的典故,表达了禅宗哲理与儒家思想的紧密联系。高僧的衣钵是禅宗的象征,代表着禅修的智慧和技艺。这两句诗暗示了孔子的智慧与禅宗的修行是相通的,都在寻求真理的道路上。 “并把禅机俱寂灭,不教妙理费商量。”这两句诗进一步强调了禅宗哲理的核心——寂灭。禅宗认为,通过内心的寂灭,可以消除一切烦恼和欲望,达到对真理的彻悟。这里的“禅机”指的是禅宗的核心智慧,而“俱寂灭”则是表达了通过冥想和领悟来达到寂灭的状态。 “白深化锁轩前路,看尽金炉几篆香。”最后两句诗描绘了一种静谧、清新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一座白化的寺庙中,看着香炉里的香烟袅袅升起。这里的“化锁轩”可能是寺庙中的一个建筑或设施,而“金炉”则象征着香炉,代表着对真理的追求和敬仰。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哲理,表达了对禅宗哲理的理解和敬仰。它强调了内心的冥想和领悟的重要性,以及寂灭和真理的追求。同时,它也描绘了一种清净、静谧的环境氛围,让人感受到禅宗哲理的深远影响。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默识何销语话详,心斋也则坐能忘。
如何孔氏家传底,却在高僧衣钵傍。
并把禅机俱寂灭,不教妙理费商量。
白深化锁轩前路,看尽金炉几篆香。

关键词解释

  • 衣钵

    读音:yī bō

    繁体字:衣缽

    意思:(衣钵,衣钵)

     1.唐·崔颢《赠怀一上人》诗:“竹房见衣钵,松宇清身心。”
      ▶《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和尚收拾衣钵被窝,打个包儿,做成一担,寻根竹子,挑出菴

  • 家传

    读音:jiā chuán

    繁体字:家傳

    英语:handed down from the older generations of the family

    意思:(家传,家传)
    I

  • 高僧

    读音:gāo sēng

    繁体字:高僧

    短语:僧 僧侣 头陀 行者 和尚

    英语:hierarch

    意思:精通佛理、道行高深的和尚。
      ▶唐·刘长卿《寄灵一上人诗》

  • 如何

    读音:rú hé

    繁体字:如何

    短语:争 怎 焉 哪样 安 哪 何等

    英语:what

    意思:
     1.怎样。
      ▶《书•尧典》:“帝曰:‘俞,予闻,如

  • 僧衣

    读音:sēng yī

    繁体字:僧衣

    英语:frock

    意思:僧人穿的衣服,又名袈裟。
      ▶唐·綦毋潜《过融上人兰若》诗:“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参见“袈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