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呈景仁偶书》 昔对芳樽常感慨,今同华发半萧疏。

昔对芳樽常感慨,今同华发半萧疏。

意思:过去对芳樽常常感慨,现在同头发半萧疏。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呈景仁偶书》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任职于朝廷时的感慨,通过对往昔与今朝对比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忠诚和对未来的希望。 首联“昔对芳樽常感慨,今同华发半萧疏”中,“芳樽”指的是美酒,“华发”则指白发。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在的感慨。过去常常与朋友对酒当歌,感慨世事,而现在却已经头发花白,青春不再。这种对比表达了时光飞逝,人生易老的感慨。 颔联“唐家一代成青史,汉殿多年诵子虚”中,“唐家一代”指的是唐朝一代,“青史”则指史书。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能像唐朝一代的英雄一样,为朝廷做出贡献,被载入史书。同时,“汉殿多年诵子虚”也表达了作者对汉朝的敬仰之情。 颈联“丹凤春裁西掖诏,白麻夜草北门书”中,“西掖诏”指的是皇帝的诏书,“北门书”则指官员起草的文书。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在朝廷中的重要职责和辛勤工作,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忠诚和对职责的热爱。 尾联“几时却奉承明谒,玉蕊花边并直庐”中,“承明谒”指的是拜见皇帝,“并直庐”则指在朝廷值班。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得到皇帝的赏识和信任,继续在朝廷为朝廷效力。同时,玉蕊花边也暗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忠诚和对未来的希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时间的感慨。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作者表达了对时光飞逝、人生易老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的忠诚和对职责的热爱。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昔对芳樽常感慨,今同华发半萧疏。
唐家一代成青史,汉殿多年诵子虚。
丹凤春裁西掖诏,白麻夜草北门书。
几时却奉承明谒,玉蕊花边并直庐。
作者介绍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华发

    读音:huá fà

    繁体字:華發

    英语:grey hair

    解释:〈书〉花白的头发。

    详细释义:1.花白的头发。唐?元稹?遣病诗十首之五:『华发不再青,劳生竟何

  • 萧疏

    读音:xiāo shū

    繁体字:蕭疏

    英语:desolate

    意思:(萧疏,萧疏)

     1.唐·唐彦谦《秋霁夜吟寄友人》:“槐柳萧疏溽暑收,金商频伏火西流。”
      ▶元·张可久《折

  • 感慨

    读音:gǎn kǎi

    繁体字:感慨

    短语:慨然

    英语:lament

    意思:
     1.谓情感愤激。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论》:“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非能勇也

  • 芳樽

    读音:fāng zūn

    繁体字:芳樽

    意思:亦作“芳尊”。
     精緻的酒器。亦借指美酒。
      ▶《晋书•阮籍等传论》:“嵇·阮竹林之会,刘·毕芳樽之友。”
      ▶唐·李颀《夏宴张兵曹东堂》诗:“云峰峨峨自冰雪,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