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陇头水》 欲照愁颜畏水浑,前军曾洗金创血。

欲照愁颜畏水浑,前军曾洗金创血。

意思:要照愁颜怕水浑,前军曾经洗创伤出血。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陇头水》

全文赏析

这首诗《人间何处无流水》是一首对流水的深情赞美与感叹的诗,它描绘了流水在陇头(即陇山之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流水的亲近与哀愁。 首两句“人间何处无流水,偏到陇头愁入耳”,诗人以提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流水的普遍存在性的赞美,但紧接着,“陇头”这个特定的地点和“愁入耳”的描述,却揭示出诗人此时此地面对流水却心生愁绪的原因。这里的“愁”可能指的是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也可能指的是诗人对陇头环境的忧虑,或者是诗人对流水无情、逝者如斯的不舍之情。 “夜杂羌歌明月中,秋惊汉梦空山里”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流水的声响和它在空山中的影响。在寂静的夜晚,流水声伴随着羌族的歌声,又惊醒了诗人的梦,这进一步表现了流水在诗人生活中的存在感。 “陇阪崎岖九回折,声随到处长呜咽”,诗人用崎岖的山路和不断回折的流水来比喻流水的坚韧和它流淌不息的精神。这种比喻既表现了流水的形态特点,也象征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 “欲照愁颜畏水浑,前军曾洗金创血”,这两句描绘了流水在某些情境下的作用,它既可以用来洗刷伤口和痛苦,也可以用来映照愁容。这里也暗示了流水在生活中的多重角色和意义。 最后,“回头千里是长安,征人泪枯流不干”,诗人以流水的流向——千里之外的长安——来象征诗人的乡愁和无尽的思念。而“征人泪枯流不干”,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远行的哀伤。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流水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它以流水为载体,传递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远方的哀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人间何处无流水,偏到陇头愁入耳。
夜杂羌歌明月中,秋惊汉梦空山里。
陇阪崎岖九回折,声随到处长呜咽。
欲照愁颜畏水浑,前军曾洗金创血。
回头千里是长安,征人泪枯流不干。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愁颜

    读音:chóu yán

    繁体字:愁顏

    意思:(愁颜,愁颜)
    犹愁容。
      ▶唐·李白《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赠》诗:“且寄一书札,令予解愁颜。”
      ▶宋·柳永《雪梅香》词:“临风,想佳丽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