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姑苏杂咏 响屟廊(在灵岩寺)》 那知未旋踵,麋鹿游遗址。

那知未旋踵,麋鹿游遗址。

意思:那知没有退缩,麋鹿在遗址。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姑苏杂咏 响屟廊(在灵岩寺)》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君王厌丝竹,鸣屟时清耳。独步六宫春,香尘不曾起。那知未旋踵,麋鹿游遗址。响沉明月中,迹泯荒苔里。此夕意谁过,空廊有僧履。》,它是一首描绘宫廷生活的诗。 首先,诗的前两句“君王厌丝竹,鸣屟时清耳。”描绘了宫廷生活的场景,君王对烦琐的丝竹音乐感到厌倦,只喜欢清脆的脚步声,这反映了宫廷生活的单调和乏味。 “独步六宫春,香尘不曾起。”这两句描绘了宫廷中唯独君王一个人漫步,春天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但他的步伐并没有引起尘土飞扬,这进一步强调了宫廷生活的孤寂和冷清。 “那知未旋踵,麋鹿游遗址。”这是诗中的转折点,描绘了君王的变化之快,就像麋鹿在遗址中游荡一样,突出了宫廷生活的无常和变化莫测。 “响沉明月中,迹泯荒苔里。”这两句描绘了君王的行动留下的影响在明月之下消失,在荒苔之中泯灭,进一步强调了宫廷生活的虚无和空洞。 最后,“此夕意谁过,空廊有僧履。”描绘了这个夜晚有僧人的脚步声,进一步强调了宫廷生活的孤独和寂寥。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宫廷生活的细节和变化,表达了对宫廷生活的无奈和悲凉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宫廷生活的无常和虚无,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君王厌丝竹,鸣屟时清耳。
独步六宫春,香尘不曾起。
那知未旋踵,麋鹿游遗址。
响沉明月中,迹泯荒苔里。
此夕意谁过,空廊有僧履。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旋踵

    读音:xuán zhǒng

    繁体字:旋踵

    短语:就 立 随即 顿时 马上 迅即 立刻 眼看 这 应时 当时 即刻 即 及时 立即

    英语:in an instant; immediatel

  • 麋鹿

    读音:mí lù

    繁体字:麋鹿

    短语:

    英语:elk

    意思:
     1.麋与鹿。
      ▶《孟子•梁惠王上》:“乐其有麋鹿鱼鳖。”
      ▶唐·孟郊《隐士》诗:

  • 遗址

    读音:yí zhǐ

    繁体字:遺址

    英语:(n) ancient ruins

    意思:(参见遗址,遗阯)

    近义词: 旧址、原址

    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