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塞下曲》 青海城边秋草稀,黄沙碛里夜云飞。

青海城边秋草稀,黄沙碛里夜云飞。

意思:青海城边秋草稀,黄沙戈壁里夜云飞。

出自作者[明]谢榛的《塞下曲》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边疆风景和军旅生活的诗。整首诗充满了苍凉壮美的气氛,同时也展现了军人的坚毅和忠诚。 首句“青海城边秋草稀”,以青海城边的秋景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广阔的边疆画卷。秋草稀疏,给人一种荒凉、寂寥的感觉,同时也展现了边疆地区的严酷环境。 次句“黄沙碛里夜云飞”,进一步描绘了边疆的夜景。黄沙飞舞,夜云飘渺,给人一种苍茫、悲壮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边疆战事的紧张和艰苦。 第三句“将军不寐听刁斗”,通过将军不眠之夜,聆听刁斗之声,表现了军人的警觉和守卫边疆的决心。这句诗也进一步展现了边疆军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最后一句“月上辕门探马归”,以月色下辕门探马归来的画面作结,既展现了边疆的宁静和壮美,又表现了军人的忠诚和坚守。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边疆的风景和军旅生活,同时也表现了军人的忠诚和坚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青海城边秋草稀,黄沙碛里夜云飞。
将军不寐听刁斗,月上辕门探马归。
作者介绍
谢榛(1495~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谢榛诗文,著有《四溟集》共24卷,一说10卷,《四溟诗话》(亦题《诗家直说》)共4卷。

关键词解释

  • 云飞

    读音:yún fēi

    繁体字:雲飛

    意思:(云飞,云飞)

     1.云阵飞行。
      ▶《艺文类聚》卷六九引南朝·梁简文帝《答萧子云上飞白书屏风书》:“非观触石,已觉云飞。”
      ▶元·袁桷《客舍书事》诗之

  • 青海

    读音:qīng hǎi

    繁体字:青海

    英语:Tsinghai

    意思:
     1.湖名。为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古名鲜水、西海,又名卑禾羌海。
      ▶北魏时始名青海。
      ▶《北史•吐谷浑传

  • 沙碛

    读音:shā qì

    繁体字:沙磧

    意思:(沙碛,沙碛)

     1.沙滩;沙洲。
      ▶《西京杂记》卷四:“路乔如为《鹤赋》。其辞曰:‘……宛脩颈而顾步,啄沙碛而相欢。’”北周·庾信《奉和泛江》:“锦缆迴沙碛,兰桡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