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dōng lín
繁体字:東鄰
意思:(东邻,东邻) 1.东边的邻居。 ▶《易•既济》:“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 ▶《后汉书•刘赵淳于江传序》:“言以义养,则仲由之菽,
读音:fán ròu
繁体字:膰肉
意思:古代祭祀用的熟肉。 ▶《孟子•告子下》:“孔子为鲁司寇,不用。从而祭,燔肉不至,不税冕而行。” ▶汉·刘向《说苑•杂言》作“膰肉不至”。 ▶宋·陆游《舍北摇
引用解释
古代哲学用语。指高度和谐一致的境界或局面。《庄子·缮性》:“当是时也,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羣生不夭,人虽有知,无所用之,此之谓至一。当是时也,莫之为而常自然。” 郭象 注:“物皆自然,故至一也。”《荀子·议兵》:“暴悍勇力之属为之化而愿,旁辟曲私之属为之化而公,矜纠收繚之属为之化而调,夫是之谓大化至一。”
读音:xīn pēi
繁体字:新醅
意思:新酿的酒。 ▶唐·白居易《问刘十九》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宋·陆游《舍北摇落景物殊佳偶作》诗之五:“东邻膰肉至,一笑举新醅。”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