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宿云岩二首》 静坐了无尘俗态,一灯窗下读离骚。

静坐了无尘俗态,一灯窗下读离骚。

意思:静静的坐在了无尘民俗形态,一个灯窗下读《离骚》。

出自作者[宋]徐似道的《宿云岩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残僧入定夜堂寂,独客不眠山月高。静坐了无尘俗态,一灯窗下读离骚。》描绘了一个寂静夜晚,残僧独自坐在静寂的夜堂中入定,而独客却无法入睡,仰望高高的山月。僧人静静地坐着,没有任何尘世的姿态,只有一盏灯火在窗下照亮,他正在阅读《离骚》。 首句“残僧入定夜堂寂”中,“入定”一词描绘了僧人在静寂的夜堂中专注入神的状态,而“夜堂”则暗示了寺庙中的晚课或禅修场所的氛围。“寂”字则进一步强调了夜堂的静谧,衬托出残僧的定境。 “独客不眠山月高”描绘了独客(诗人自指)在山月高挂的夜晚无法入睡的情景。此句中的“独客”和上句的“残僧”形成对比,一则表明诗人自身的孤独,二则也暗示了夜堂的寂静并非只有诗人一人能感受到。 “静坐了无尘俗态,一灯窗下读离骚”是诗的精华之笔。残僧在静坐中消除了尘世的心态,只剩下对真理的追求。而诗人则在独自熬夜中,沉浸在《离骚》的世界里,感受着屈原的情怀。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诗人自身的状态,也暗示了诗人对尘世的淡泊和对文化的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残僧和独客在寂静夜晚的状态,表达了诗人对清净心境的向往和对文化的热爱。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残僧入定夜堂寂,独客不眠山月高。
静坐了无尘俗态,一灯窗下读离骚。

关键词解释

  • 俗态

    读音:sú tài

    繁体字:俗態

    意思:(俗态,俗态)

     1.世俗的情状。
      ▶唐·王勃《涧底寒松赋》:“见时华之屡变,知俗态之多浮。”
      ▶唐·杜甫《石笋行》:“惜哉俗态好蒙蔽,亦如小臣媚至尊。

  • 无尘

    读音:wú chén

    繁体字:無塵

    意思:(无尘,无尘)
    不着尘埃。常表示超尘脱俗。
      ▶唐·崔橹《莲花》诗残句:“无人解把无尘袖,盛取残香尽日怜。”
      ▶唐·杜荀鹤《题战岛僧居》诗:“师爱无尘地,江心岛上

  • 静坐

    读音:jìng zuò

    繁体字:靜坐

    英语:sit quietly

    意思:(静坐,静坐)

     1.平静地端坐。
      ▶《韩非子•十过》:“师涓……因静坐抚琴而写之。”
      

  • 了无

    读音:liǎo wú

    繁体字:了無

    英语:not to have anything about.

    意思:(了无,了无)
    全无;毫无。
      ▶晋·葛洪《抱朴子•释滞》:“空有疲困之劳,了无锱

  • 尘俗

    读音:chén sú

    繁体字:塵俗

    英语:this mortal world

    意思:(尘俗,尘俗)

     1.犹尘世,人间。
      ▶《晋书•隐逸传•索袭》:“宅不弥亩而志忽九州,形居

  • 灯窗

    读音:dēng chuāng

    繁体字:燈窗

    意思:(灯窗,灯窗)
    窗前灯下。指苦学之所。
      ▶唐·孟郊《宿空侄院寄澹公》诗:“灯窗看律钞,小师别为侣。”
      ▶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一摺:“学儒业,守灯窗,

  • 离骚

    读音:lí sāo

    繁体字:離騷

    英语:Li Sao

    意思:(离骚,离骚)

     1.遭遇忧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