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大阅》 擐甲边城教即戎,三军锦绣晓光中。

擐甲边城教即戎,三军锦绣晓光中。

意思:穿甲边城教就是戎,三军锦绣明白光中。

出自作者[宋]史弥宁的《大阅》

全文赏析

这首诗《擐甲边城教即戎,三军锦绣晓光中》是一首描绘边疆军旅生活的诗,通过对军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英勇将士的赞美和对国家安危的关切。 首句“擐甲边城教即戎”,直接点明主题,描绘出士兵们身着铠甲,准备投入边疆战斗的场景。这句诗不仅表现了战士们的英勇无畏,也暗示了国家的安危系于一线。 “三军锦绣晓光中”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的壮丽景象,如同锦绣一般,在清晨的阳光中熠熠生辉。这不仅是对军队的赞美,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和平的向往。 “影摇资水旌旗动,声震文山鼓角雄”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军旅生活的壮阔场景。旌旗在风中摇曳生姿,鼓角之声在山间回荡,生动地表现了军队的威武气势。 “马惯挥戈翻寒雪,雁惊鸣镝响天风”两句,则从细节入手,生动描绘了战马的骁勇和战士的勇猛。战马在冰冷的雪地上疾驰,而箭矢的破空声则响彻天际。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战士们的英勇,也传达出战争的残酷和艰难。 最后两句“十行忍负君王意,同向燕然勒隽功”,诗人以深沉的语气表达了对君王的关切和对胜利的期盼。尽管面临困难重重,诗人仍然期望能够完成君王的期望,一同向燕然山铭刻胜利的功勋。这句诗既表达了对君王的忠诚,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责任和担当。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边疆军旅生活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英勇将士的赞美和对国家安危的关切。诗中既有对军队威武气势的描绘,也有对战争艰辛和责任担当的抒发。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具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擐甲边城教即戎,三军锦绣晓光中。
影摇资水旌旗动,声震文山鼓角雄。
马惯挥戈翻寒雪,雁惊鸣镝响天风。
十行忍负君王意,同向燕然勒隽功。

关键词解释

  • 晓光

    读音:xiǎo guāng

    繁体字:曉光

    意思:(晓光,晓光)
    清晨的日光。
      ▶南朝·梁简文帝《侍游新亭应令》诗:“晓光浮野映,朝烟承日迴。”
      ▶唐·杜荀鹤《秋日寄吟友》诗:“蝉树生寒色,渔潭落晓光。”

  • 边城

    读音:biān chéng

    繁体字:邊城

    意思:(边城,边城)

     1.指靠近国界的城市。
      ▶《管子•度地》:“当冬三月,天地闭藏,暑雨止,大寒起,万物实然,利以填塞空郄,缮边城,涂郭术。”
      ▶

  • 三军

    读音:sān jūn

    繁体字:三軍

    英语:army; the three armed services

    意思:(三军,三军)

     1.周制,诸侯大国三军。中军最尊,上军次之,下军又次之。一

  • 擐甲

    读音:huàn jiá

    繁体字:擐甲

    意思:穿上甲冑,贯甲。
      ▶《左传•成公二年》:“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宋书•建平王宏传》:“至于边城举燧,羽驿交驰,而望其擐甲推锋,立功阃外,譬缘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