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处应为客,何门许扫尘。
意思:此处应为客,什么门左右扫尘。
出自作者[唐]朱庆馀的《寄友人》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孤独、思乡之情的诗,诗中描绘了南北路上的漂泊生活,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首句“当代知音少,相思在此身”,直接点明诗人的孤独和相思之情。在当今社会,能理解自己的人太少,因此诗人只能在此身(即此时此地)感受这种相思之苦。
“一分南北路,长问往来人”进一步描绘了漂泊生活的艰辛和孤独。诗人身处南北分界之地,对过往的行人不停地询问故乡的消息,但无人能给出满意的答案。这里的“南北路”可能象征着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生活的艰辛,而“长问往来人”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生活的无奈。
“是处应为客,何门许扫尘”两句,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归乡的渴望。无论走到哪里,都因为漂泊在外而成为客人,没有一扇门能允许我回来打扫尘土,重温故乡的温暖。
“凭书正惆怅,蜀魄数声新”两句,诗人通过蜀魄的啼声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漂泊的惆怅。蜀魄的啼声似乎在提醒诗人,故乡的新生活正在继续,而他却在遥远的他乡惆怅不已。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孤独、思乡之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生活的无奈。诗中的“南北路”、“是处应为客”等词句,都充满了漂泊之感和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同时,诗人通过蜀魄的啼声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漂泊的惆怅,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