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冬晚书事》 自然成感物,不觉首重搔。

自然成感物,不觉首重搔。

意思:自然成感物,不觉首重搔。

出自作者[宋]文同的《冬晚书事》

全文赏析

这首诗《倚杖立亭皋,寒威向晓豪》是一首描绘冬日景象的优美诗篇。它以一种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寒冬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 首句“倚杖立亭皋,寒威向晓豪”中,“倚杖立亭皋”描绘了作者站在亭子上,倚着拐杖,欣赏着冬日的景色。而“寒威向晓豪”则表达了冬日的寒冷气势,在早晨显得尤为强烈。这两句诗为读者打开了一幅寒冬的画面,为下面的描绘奠定了基础。 “雪乾山色老,风烈树声高”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冬日的景象。雪乾表明雪已融化,而山色老则暗示了时间的变化和季节的更迭。风烈则强调了风的力量,使得树声高,进一步突显了冬天的严寒和冷峻。 “残日千鸦舞,孤云一雁声”这两句诗描绘了落日的景象,千鸦齐舞,一雁孤云。这种对比展示了冬日的生机与孤寂,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深深敬畏。 最后,“自然成感物,不觉首重搔”表达了作者被自然景色所触动,无法自持的情感。这里的“感物”可以理解为被自然景色所打动,而“首重搔”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慨和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冬日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对比,这首诗展现了冬天的生机与孤寂,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情感和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倚杖立亭皋,寒威向晓豪。
雪乾山色老,风烈树声高。
残日千鸦舞,孤云一雁号。
自然成感物,不觉首重搔。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关键词解释

  • 不觉

    读音:bù jué

    繁体字:不覺

    英语:unconsciously

    意思:(不觉,不觉)

     1.沉睡不醒。
      ▶《战国策•魏策二》:“齐桓公夜半不嗛,易牙乃煎熬燔炙,和调五味而

  • 自然

    读音:zì rán

    繁体字:自然

    短语:决计 必定 一定 肯定 毫无疑问 早晚 得 必 迟早 一准 定

    英语:nature

    意思:
     1.天然,非人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