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冬夜读几案间杂书得六言二十首》 人言美恶必复,孰若亲冤两忘。

人言美恶必复,孰若亲冤两忘。

意思:人们说美恶必再,谁如果亲冤两忘。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冬夜读几案间杂书得六言二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人性、道德和佛教教义的。它通过描绘一个僧人面对美恶的观念,以及他对冤仇的态度,来表达一种超越世俗纷争,追求内心平和与智慧的哲学思想。 首先,“人言美恶必复,孰若亲冤两忘”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善恶美丑看淡的态度。人们常说,美的事物终将变为恶,恶的事物终将变为善,这是一种自然规律。然而,如果一个人连亲人的冤仇都能忘记,那么他对美恶的观念就会更加淡泊。这是一种超越世俗纷争,追求内心平和的态度。 “僧乃谤第二祖,佛不嗔歌利王”这句话则表达了一种宽容和慈悲的精神。一个僧人因为诽谤而被贬为第二祖,但他并没有对曾经的冤家歌利王产生嗔恨。相反,他表现出了佛家的慈悲和宽容,这正是佛教教义的核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纷争,追求内心平和与智慧的哲学思想。它提醒人们要淡泊美恶,宽容对待冤仇,以慈悲和智慧面对人生。这种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来说,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人言美恶必复,孰若亲冤两忘。
僧乃谤第二祖,佛不嗔歌利王。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人言

    读音:rén yán

    繁体字:人言

    英语:people\'s words

    意思:
     1.别人的评议。
      ▶《左传•昭公四年》:“礼义不愆,何恤于人言。”
      ▶宋·苏轼《次韵滕大

  • 美恶

    读音:měi è

    繁体字:美惡

    意思:(美恶,美恶)

     1.美丑;好坏。指财货、容貌、年成、政俗等。
      ▶《荀子•儒效》:“通财货,相美恶,辨贵贱,君子不如贾人。”
      ▶《史记•天官书》:“凡候岁

  • 孰若

    读音:shú ruò

    繁体字:孰若

    意思:犹何如,怎么比得上。表示反诘语气。
      ▶《后汉书•逸民传•庞公》:“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宋·沈括《梦溪笔谈•官政二》:

  • 两忘

    引用解释

    1.两者一起忘记。《庄子·大宗师》:“与其誉 尧 而非 桀 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唐 白居易 《分司洛中多暇数与诸客宴游醉后狂吟偶成十韵》:“性与时相远,身将世两忘。” 元 倪瓒 《听袁员外弹琴》诗:“两忘絃与手,流泉松吹声。”

    2.特指物我、身世两者一起忘记。《艺文类聚》卷五七引 南朝 梁武帝 《连珠》:“是以弘道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