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登石城戍望海寄诸暨严少府》 即此沧洲路,嗟君久折腰。

即此沧洲路,嗟君久折腰。

意思:这就是沧州路,唉你久折腰。

出自作者[唐]皇甫冉的《登石城戍望海寄诸暨严少府》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平明登古戍,徙倚待寒潮》,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非常丰富,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首先,诗中的“平明登古戍,徙倚待寒潮”描绘了诗人清晨登高远眺的情景,展现出一种孤独和寂静的氛围。古戍和寒潮的描绘,给人一种沉静、凄凉的感觉,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 “江海方回合,云林自寂寥”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江海和云林的景象,它们在诗人眼中呈现出一种寂静、空旷的氛围。这种景象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相呼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寥。 “讵能知远近,徒见荡烟霄”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景象的感慨和思考。诗人认为自己无法知道远方的情况,只能看到远方烟霄的景象,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迷茫。 最后,“即此沧洲路,嗟君久折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诫和关怀。诗人通过描述沧洲路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长期劳累的关怀和劝诫。这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登高远眺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寥、迷茫和关怀之情。诗中的景象和情感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深沉而感人的意境。这首诗也体现了孟浩然诗歌的清新自然、淡雅脱俗的风格,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情的珍视。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平明登古戍,徙倚待寒潮。
江海方回合,云林自寂寥。
讵能知远近,徒见荡烟霄。
即此沧洲路,嗟君久折腰。
作者介绍
皇甫冉(约公元718年—约公元771年),字茂政,男,汉族文人。祖籍甘肃泾州,出生于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

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据《唐诗三百首新注》线装版记载:皇甫冉(716--769),字茂政,安定(今甘肃泾川北)人。曾祖时已移居丹阳。天宝进士,任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官中左拾遗,补阙。

他生当乱离,颇有漂泊之叹,流连景物之余,东南山水,常赋予他以好句,如“燕如社日辞巢去,菊为重阳冒雨开”,“积水长天随远色,荒林极浦足寒云”,“泛舟因度腊,入境便行春”,“岸草知春晚,沙禽好夜惊”等,并皆清逸。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中悲其“长辔未骋,芳兰早凋”,当是指他终年五十余。

关键词解释

  • 折腰

    读音:zhé yāo

    繁体字:折腰

    英语:bow

    意思:亦作“折要”。
     
     1.弯曲的腰。
      ▶汉·刘向《列女传•钟离春》:“其为人极丑无双。臼头、深目、长指……折腰、出胸,皮

  • 即此

    读音:jí cǐ

    繁体字:即此

    意思:就此;只此。
      ▶唐·韩愈《秋怀诗》之五:“庶几遗悔尤,即此是幽屏。”
      ▶清·李渔《奈何天•师捷》:“好一个山名。凤为百鸟之王,又是祥瑞之物,即此就是佳祥了。”

  • 沧洲

    读音:cāng zhōu

    繁体字:滄洲

    意思:(沧洲,沧洲)
    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三国·魏·阮籍《为郑沖劝晋王笺》:“然后临沧洲而谢支伯,登箕山以揖许由。”
      ▶南朝·齐·谢朓《之宣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