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淮南李司空同转运员外(一作同转运卢员外》 层层高阁旧瀛洲,此地须征第一流。

层层高阁旧瀛洲,此地须征第一流。

意思:一层层高阁旧瀛洲,这里需要征第一流。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和淮南李司空同转运员外(一作同转运卢员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秀的七言律诗,通过对高阁和瀛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联“层层高阁旧瀛洲,此地须征第一流。”描绘了高阁的壮观景象,暗示了此地需要杰出的人才来匹配。诗人用“旧瀛洲”来形容高阁,给人一种古老而庄重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此地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 颔联“丞相近年萦倚望,重才今日喜遨游。”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渴望和期待。诗人说,近年来一直盼望着人才的到来,如今终于有了机会,因此感到非常高兴。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重视和期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颈联“荣持健笔金黄贵,恨咽离筵管吹秋。”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赞美和惜别之情。诗人说,人才拿着笔杆子就像黄金一样珍贵,让人感到无比羡慕。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和遗憾,因为离别总是让人感到悲伤和无奈。 尾联“谁继伊皋送行句,梁王诗好郢人愁。”诗人以梁王送行的诗句为喻,表达了对人才的期待和不舍之情。梁王是古代一位著名诗人,他的送行诗句被人们广为传颂。诗人希望有更多的人才能够像梁王一样留下美好的诗句,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才的惜别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渴望和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和对离别的无奈和遗憾。这首诗是一首优秀的七言律诗,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层层高阁旧瀛洲,此地须征第一流。
丞相近年萦倚望,重才今日喜遨游。
荣持健笔金黄贵,恨咽离筵管吹秋。
谁继伊皋送行句,梁王诗好郢人愁。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高阁

    读音:gāo gé

    繁体字:高閣

    英语:shelf; mansion

    意思:(高阁,高阁)

     1.高大的楼阁。
      ▶《后汉书•樊宏传》:“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

  • 第一流

    解释

    第一流 dìyīliú

    (1) [first]∶地位,重要性或价值最高

    当今第一流的美国演员

    (2) [first-rate]∶极好的

    (3) [high]∶列为最好的、头等的或最合格的

    要是一个叫

  • 此地

    读音:cǐ dì

    繁体字:此地

    意思:这里,这个地方。
      ▶唐·骆宾王《于易水送人》诗:“此地别燕丹,壮士髮冲冠。”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初到此地,并不曾认得一个人。”
      ▶洪深《抗战十

  • 层层

    读音:céng céng

    繁体字:層層

    短语:比比皆是 车载斗量 目不暇接 一连串 雨后春笋 密密麻麻 不可胜数 不计其数 漫山遍野 鳞次栉比 数不胜数 多级 浩如烟海 不胜枚举 洋洋洒洒 泛滥成灾 系列 多样

  • 一流

    读音:yī liú

    繁体字:一流

    英语:top-grade

    意思:
     1.一类;同一类。
      ▶晋·葛洪《抱朴子•穷达》:“或问一流之才而或穷或达,其故何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