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观宜春侯旋师》 旌旗皆绣虎,鼓角半吹螺。

旌旗皆绣虎,鼓角半吹螺。

意思:旌旗都绣虎,角半吹螺击鼓。

出自作者[明]杨基的《观宜春侯旋师》

全文赏析

这首诗《瘴地收蛮后,烟江棹桨过》是一首描绘战争结束后,军队凯旋归来的诗。诗中描绘了壮观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联“瘴地收蛮后,烟江棹桨过”,描述了战争结束后,军队从瘴气弥漫的蛮地归来,乘船穿过烟波浩渺的江面。这一联描绘了战争结束后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军队胜利归来的喜悦。 颔联“旌旗皆绣虎,鼓角半吹螺”,描绘了军队的壮丽景象。旌旗上绣着猛虎,鼓角声半是螺声,形容军队的威武气势。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军队的英勇形象。 颈联“圣化方无外,民心讵有讹”,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治理的赞美和对人民安定生活的期待。这里用“圣化”指代国家的治理,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赞扬。而“民心讵有讹”则表达了对人民安定生活的期待,体现了作者对人民的关心和爱护。 尾联“马循归路熟,人比去时多”,描绘了军队归途中的景象。战马熟悉归路,而士兵数量也比离开时多,表达了军队的胜利和归途的顺利。同时,这也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一句“喜气浮三峡,军声动九河”,用生动的描绘和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胜利归来的喜悦和军威的震慑力。整首诗通过对战争结束后军队凯旋归来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战争结束后人民欢庆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瘴地收蛮后,烟江棹桨过。
旌旗皆绣虎,鼓角半吹螺。
圣化方无外,民心讵有讹。
马循归路熟,人比去时多。
喜气浮三峡,军声动九河。
遥知双阙下,齐进太平歌。
作者介绍 杨基简介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江苏苏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

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关键词解释

  • 鼓角

    读音:gǔ jiǎo

    繁体字:鼓角

    英语:ancient battle drums and horns

    意思:
     1.战鼓和号角,两种乐器。军队亦用以报时、警众或发出号令。
      ▶《后汉书

  • 旌旗

    读音:jīng qí

    繁体字:旌旗

    短语:帜 旗 幡

    英语:banners and flags

    意思:(参见旌旂)
    亦作“旌旂”。亦作“旍旂”。亦作“旍旗”。

  • 吹螺

    读音:chuī luó

    繁体字:吹螺

    意思:见“吹大法螺”。

    造句:暂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