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闻警》 交河十月水潺潺,虏骑秋高过黑山。

交河十月水潺潺,虏骑秋高过黑山。

意思:交河十月潺潺流水,敌人的骑兵秋季高过黑山。

出自作者[明]王稚登的《闻警》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边疆战事的诗,通过对交河的秋景、战争的形势、云中太守和日逐王的重任、以及书生无法面见皇帝的无奈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朝廷无能的批评。 首句“交河十月水潺潺”描绘了交河在十月秋雨后的潺潺流水,这不仅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也暗示了边疆的紧张形势。潺潺流水声,仿佛在诉说着边疆的战事不断。 “虏骑秋高过黑山”则直接点出了战争的主题,秋高气爽,正是骑马的好天气,敌军乘此高秋,越过黑山,暗示了边疆的战事正在升级。 “六郡平时元近塞,一夫谁个可当关。”这两句描绘了边塞平日的景象和战争时的紧张形势。平时边塞附近地区的人们生活平静,但只要有一个人能够守住关口,谁也不能攻破。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朝廷无能的深深忧虑,他担心即使有再好的将领和士兵,如果没有正确的政策,也无法抵挡战争的蔓延。 “云中太守须重起,日逐贤王未肯还。”这两句描绘了云中太守和日逐贤王的责任。云中太守需要重新振作精神,而日逐贤王也并未打算撤退。这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敬佩和期待,希望他们能够带领军队取得胜利。 然而,“空抱平胡二三策,书生无计谒龙颜。”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失望。他虽然有平定胡人的策略,但却无法面见皇帝,无法实施。这既是对朝廷无能的批评,也是对自身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交河秋景、战争形势、将领责任和书生无奈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朝廷无能的批评。诗人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交河十月水潺潺,虏骑秋高过黑山。
六郡平时元近塞,一夫谁个可当关。
云中太守须重起,日逐贤王未肯还。
空抱平胡二三策,书生无计谒龙颜。
作者介绍
王稚登是明朝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清新自然,富有情感色彩,被誉为“江南诗派”代表之一。同时,他还是一位文化人、教育家,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以下是对王稚登的评价:
诗歌天才:王稚登的诗歌作品给人以自由、清新、自然的感觉,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诗歌风格自由奔放,常常运用对比、夸张等手法,表现出了强烈的情感和生命力。
教育家:王稚登也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他主张崇尚天人合一的教育,认为不仅要注重智慧的培养,还要重视心灵的培养。他在教育理念方面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王稚登在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他的成就不仅体现了个人天赋的优异,也反映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热爱。王稚登是一位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知名人物,他在承传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解释

  • 潺潺

    读音:chán chán

    繁体字:潺潺

    短语:涓涓

    英语:rill

    意思:
     1.水流貌。
      ▶三国·魏·曹丕《丹霞蔽日行》:“谷水潺潺,木落翩翩。”

  • 十月

    读音:shí yuè

    繁体字:十月

    意思:
     1.一年中的第十月。
      ▶《诗•豳风•七月》:“八月其穫,十月陨萚。”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汉七年,长乐宫成,诚侯群臣皆朝十月。”
      ▶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