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以白山茶寄吴仲庶见贶佳篇依韵和酬》 远寄一枝随驿使,欲分芳种恨无因。

远寄一枝随驿使,欲分芳种恨无因。

意思:远寄一枝随使者,想把芳种遗憾没有机会。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以白山茶寄吴仲庶见贶佳篇依韵和酬》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和赞美山茶的诗。首联“山茶纯白是天真,筠笼封题摘尚新”,直接描绘了山茶的纯白色和天真无邪的气质,以及用竹篠封装的新鲜摘下的情景,展示了山茶的清新和纯洁。颔联“秀色未饶三谷雪,清香先得五峰春”,用比喻的手法,将山茶的颜色与三谷的雪相比,清香与五峰的春气相提并论,进一步突显了山茶的美丽和清香。颈联“琼花散漫情终荡,玉蕊萧条迹更尘”,通过对琼花和玉蕊的描绘,更加衬托出山茶的独特美丽和不败的气质。最后尾联“远寄一枝随驿使,欲分芳种恨无因”,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驿使将山茶远寄给他人,分享这份美丽的愿望,但又恨无法实现,突显了诗人对山茶的热爱和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山茶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情厚谊。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山茶纯白是天真,筠笼封题摘尚新。
秀色未饶三谷雪,清香先得五峰春。
琼花散漫情终荡,玉蕊萧条迹更尘。
远寄一枝随驿使,欲分芳种恨无因。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无因

    读音:wú yīn

    繁体字:無因

    意思:(无因,无因)

     1.无所凭藉;没有机缘。
      ▶《楚辞•远游》:“质菲薄而无因兮,焉託乘而上浮?”南朝·宋·谢惠连《雪赋》:“怨年岁之易暮,伤后会之无因。”

  • 远寄

    读音:yuǎn jì

    繁体字:遠寄

    意思:(远寄,远寄)
    谓寄情于世外。
      ▶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好酣饮,逾多不乱,至于任怀得意,融然远寄,傍若无人。”
      ▶南朝·陈·张君祖《答庾僧渊

  • 一枝

    引用解释

    1.一根枝杈。《庄子·逍遥游》:“鷦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 晋 张华 《鹪鹩赋》:“其居易容,其求易给,巢林不过一枝,每食不过数粒。”后用以比喻栖身之地。 唐 杜甫 《宿府》诗:“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宋 曾巩 《次道子中书问归期》:“一枝数粒身安稳,不羡云鹏九万飞。” 清 方文 《庐山·玉帘泉》诗:“小楼暖可居,他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