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上滩》 身在乱石中,倾覆堪指掌。

身在乱石中,倾覆堪指掌。

意思:身在乱石中,颠覆起手掌。

出自作者[宋]叶适的《上滩》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篙师上滩时》,它是一首对船夫在急流中撑船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他们的勇敢和智慧。 首段描绘了船夫面对急流时,他们的面容如同石头一般坚毅,他们通过调整船的方向,在一进一退之间,巧妙地应对着河流的陡峭和曲折。这里,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船夫的坚韧形象与自然界的石头相提并论,表达了他们的毅力和决心。 第二段则转向了对大自然的描绘。诗人指出,尽管大禹这样的治水英雄也无法到达的深水处,狂流仍然会肆虐,但人们仍然要逆流而上,不屈不挠。这里,诗人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同时也强调了人类面对自然时的坚韧和勇气。 第三段再次回到对船夫的描绘,他们身处在乱石之中,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但他们仍然勇往直前,毫不退缩。这里,诗人通过描绘船夫的苦战场景,表达了对他们的敬意和赞美。 最后一段则表达了对那些能够驾驭自然的人的赞美。诗人指出,有人能够承担起支撑天下的重任,他们像在老鼠小径上断绝往来一样,解决了交通问题。这里,诗人将篙师比作能够解决复杂问题的智者,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船夫在急流中撑船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他们的勇敢和智慧,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能够驾驭自然的人的赞美。这首诗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篙师上滩时,面作石皤样。
及其进尺寸,乃在一偃仰。
神禹不到地,狂流终播荡。
逆顺本天力,人谋不相让。
苦战排三军,势压票姚将。
身在乱石中,倾覆堪指掌。
谁支荷天衢,鼠径断还往。
作者介绍
叶适(1155年-1223年),字君实,号梅溪渔隐,是中国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出生于福建福州,早年曾在金华、杭州等地任官,但因政治观点与当时的权臣相悖而屡遭罢免。后来他辞官回家,深居简出,专注于写作和艺术创作。

叶适的诗歌以咏物、山水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充满雅趣;他的散文则多写闲逸、隐居,反映了一种超然世外的境界。他还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和画家,擅长隶书,其作品流畅自如,气度雄浑,代表作有《蘭亭序》等。叶适不仅在文学和艺术方面有很高成就,也是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他主张“心外无物”,反对功利主义和崇拜权势。

总的来说,叶适是中国文化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文学、艺术和思想对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作品被收入《全宋诗》和《册府元龟》等多部经典,成为了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关键词解释

  • 倾覆

    读音:qīng fù

    繁体字:傾覆

    英语:capsize

    意思:(倾覆,倾覆)

     1.颠覆;覆灭。
      ▶《左传•成公十三年》:“散离我兄弟,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

  • 指掌

    引用解释

    1.比喻事理浅显易明或对事情非常熟悉了解。语出《论语·八佾》:“或问禘之説。子曰:‘不知也。知其説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朱熹 集注:“指其掌,弟子记夫子言此而自指其掌,言其明且易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苟得其要,则八极之外,如在指掌;百代之远,有若同时。” 宋 司马光 《刘道原<十国纪年>序》:“坐听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