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清平乐·红英落尽》 睡得春酲欲醒。

睡得春酲欲醒。

意思:睡得春醒想醒。

出自作者[宋]晏几道的《清平乐·红英落尽》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描绘了一个人在春天的暮色中,等待一个未曾出现的人,表达了深深的思念和期待。 “红英落尽。未有相逢信。”红英是春天的象征,它描绘了春天的结束和夏天的开始。然而,尽管红英已经落尽,但那个人却还没有出现。这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期待和无奈。“未有相逢信”也暗示了某种不确定性和疑虑,那个人是否会来,是否会像承诺的那样出现。 “可恨流年凋绿鬓。睡得春酲欲醒。”这两句诗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的衰老。春天已经过去,绿色的鬓角也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开始变白。这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同时也表达了对青春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 “钿筝曾醉西楼。”这句诗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回忆,那个人曾经在那个西楼上弹奏钿筝,那声音让人陶醉。这可能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也可能是对那个人美好形象的想象。 “朱弦玉指梁州。”这句诗描绘了那个人弹奏的乐器和演奏的音乐。朱弦和玉指暗示了那个人技艺的高超,而梁州则是那首曲子的名字,这首曲子可能就是那个人曾经弹奏过的曲子。 “曲罢翠帘高卷,几回新月如钩。”最后两句描绘了那个人演奏结束后的情景。翠帘高卷,暗示了寻找那个人的渴望。而新月如钩,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来临。这两句诗把期待和时间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那个人的深深思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结束、时间的流逝、人的衰老、美好的回忆以及对那个人的深深思念,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情感和期待。它是一首优美的诗,充满了情感和诗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红英落尽。
未有相逢信。
可恨流年凋绿鬓。
睡得春酲欲醒。
钿筝曾醉西楼。
朱弦玉指梁州。
曲罢翠帘高卷,几回新月如钩。
作者介绍 元稹简介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关键词解释

  • 春酲

    读音:chūn chéng

    繁体字:春酲

    意思:春日醉酒后的困倦。
      ▶唐·元稹《襄阳为卢窦纪事》诗之三:“犹带春酲嬾相送,樱桃花下隔帘看。”
      ▶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二摺:“虚飘飘半衾幽梦,困腾腾一枕春酲。”<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