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九歌 国殇》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意思:埋掉两轮啊,驾车的马被绊住,战士举鼓槌啊,击鼓声震天。

出自作者[先秦]屈原的《九歌 国殇》

全文创作背景

《九歌·国殇》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创作背景与秦楚之间的战争密切相关。当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强大,对楚国构成了严重威胁。楚怀王在对外政策上摇摆不定,一再轻信秦国的空头许诺,最终导致秦楚关系破裂,两国爆发了一系列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楚国屡次战败,损失惨重。屈原深感国家危亡,民族尊严受到践踏,为了祭奠在战争中牺牲的将士,他创作了这首诗歌。 《国殇》通过对战场上英勇抗敌、壮烈牺牲的将士们的描绘,表达了屈原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利益的关切,以及对英勇献身精神的颂扬。同时,诗歌也流露出对楚怀王等统治者的不满,揭示了楚国政治腐败、国家衰落的根源。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魂魄毅兮 一作:子魂魄兮)
作者介绍
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解释

  • 四马

    读音:sì mǎ

    繁体字:四馬

    意思:(四马,四马)
    四马是拆字格,“骂”字的隐语。
      ▶《金瓶梅词话》第八十回:“来安儿把嘴谷都着不言语,问了半日才说:‘娘捎出四马儿来了。’”清·李渔《玉搔头•缔盟》:“先将四马相

  • 玉枹

    读音:yù bāo

    繁体字:玉枹

    意思:鼓槌的美称。
      ▶《楚辞•九歌•国殇》:“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清·纳兰性德《记征人语》诗:“犀甲玉枹看绣涩,《九歌》原自近《招魂》。”

  • 鸣鼓

    读音:míng gǔ

    繁体字:鳴鼓

    意思:(鸣鼓,鸣鼓)

     1.即鼓。
      ▶《楚辞•九歌•国殇》:“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淮南子•氾论训》:“撞大钟,击鸣鼓,奏《咸池》,扬干戚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