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琴僧知白》 岂知山高水深意,久以写此朱丝弦。

岂知山高水深意,久以写此朱丝弦。

意思:岂知山高水深意,很长时间来写这个红色丝弦。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送琴僧知白》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夷中琴的赞美诗,表达了作者对夷中琴的热爱和对琴艺传承的渴望。 首联“吾闻夷中琴已久,常恐老死无其传。夷中未识不得见,岂谓今逢知白弹。”表达了作者对夷中琴的向往和担忧,担心自己老死而无法传承这一艺术。而现在,他终于遇到了知音,即“知白”,表达了无比的喜悦和兴奋。 颔联“遗音髣佛尚可爱,何况之子传其全。”进一步赞美夷中琴的音色之美,表达了对琴艺传承的期待。 颈联“孤禽晓警秋野露,空涧夜落春岩泉。二年迁谪寓三峡,江流无底山侵天。登临探赏久不厌,每欲图画存於前。”描绘了琴声所引发的自然美景,表达了对琴艺的赞美和对自然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在迁谪期间,仍然对琴艺和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尾联“岂知山高水深意,久以写此朱丝弦。酒酣耳热神气王,听之为子心肃然。嵩阳山高雪三尺,有客拥鼻吟苦寒。负琴北走乞其赠,持我此句为之先。”则表达了作者对夷中琴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知音的感激和敬意。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夷中琴的赞美和对琴艺传承的渴望,表达了作者对艺术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在迁谪期间仍然对艺术的执着和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吾闻夷中琴已久,常恐老死无其传。
夷中未识不得见,岂谓今逢知白弹。
遗音髣佛尚可爱,何况之子传其全。
孤禽晓警秋野露,空涧夜落春岩泉。
二年迁谪寓三峡,江流无底山侵天。
登临探赏久不厌,每欲图画存於前。
岂知山高水深意,久以写此朱丝弦。
酒酣耳热神气王,听之为子心肃然。
嵩阳山高雪三尺,有客拥鼻吟苦寒。
负琴北走乞其赠,持我此句为之先。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丝弦

    读音:sī xián

    繁体字:絲弦

    英语:silk string

    意思:(参见丝弦,丝絃)

    近义词: 弦乐器、管弦、丝竹

    解释:1

  • 深意

    读音:shēn yì

    繁体字:深意

    英语:inwardness

    意思:深刻的含意;深微的用意。
      ▶《后汉书•儒林传下•李育》:“尝读《左氏传》,虽乐文采,然谓不得圣人深意。”
      ▶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