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登岳阳楼望君山》 镜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

镜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

意思:镜子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

出自作者[明]杨基的《登岳阳楼望君山》

全文赏析

这首诗《洞庭无烟晚风定》是一首描绘洞庭湖美丽景色的诗,同时也蕴含着深深的情感和思考。 首句“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净”便给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画面感。诗人描绘了洞庭湖晚上的景象,没有烟雾,晚风也已停息,这就给人一个非常清晰、宁静的湖面,仿佛一条白色的丝绸一般平滑。这里的“春水”和“练净”两个词也暗示了春天的生机和湖水的清澈。 “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梳头对明镜。”诗人将君山比作女子梳妆的镜子,生动地描绘了君山的秀美,同时也将洞庭湖比作一面明镜,反映出诗人的细腻观察力和生动的想象力。而“湘女梳头”的比喻则增添了神秘的气息,使画面更加丰富。 “镜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这两句诗将湖面的静景与夜色中的山色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悠远、静谧的氛围。诗人通过比喻和联想,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相结合,使诗歌具有更深远的意境。 最后两句“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诗人以一种强烈的对比手法,将流水的静态与春江的流动相结合,表达出诗人深深的感慨和忧愁。这里的“巴陵”指的是洞庭湖所在的巴陵郡,诗人通过将自然景色与历史情感相联系,表达了对时间和历史的深深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想象,展现了洞庭湖的美丽景色和深远的意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时间和历史的深深思考。整首诗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净。
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梳头对明镜。
镜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
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
作者介绍 杨基简介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江苏苏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

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关键词解释

  • 水光

    引用解释

    水面映现出的光色。 南朝 梁 江淹 《悼室人》诗之七:“阶前水光裂,树上雪花团。” 宋 苏轼 《前赤壁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孽海花》第六回:“﹝ 雯青 ﹞把船窗推开,只见白茫茫一片水光。” 许地山 《缀网劳蛛·黄昏后》:“从秋的夕阳渲染出来等等的美丽已经布满前路:霞色、水光、潮音、谷响、草香等等。”

    <

  • 水光山色

    引用解释

    泛指山水景色。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蒋琛》:“山势縈廻水脉分,水光山色翠连云。” 宋 李清照 《怨王孙》词:“水光山色与人亲,説不尽,无穷好。” 寗调元 《武昌狱中书感》诗:“偶倚明窗一凝睇,水光山色剧凄凉。”

    读音:shuǐ guāng shān sè

  • 山色

    读音:shān sè

    繁体字:山色

    英语:scene of mountains

    意思:山的景色。
      ▶唐·岑参《宿岐州北郭严给事别业》诗:“郭外山色溟,主人林馆秋。”
      ▶宋·欧阳修《

  • 芙蓉

    读音:fú róng

    繁体字:芙蓉

    短语:莲花

    英语:lotus

    意思:
     1.荷花的别名。
      ▶《楚辞•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 悠悠

    读音:yōu yōu

    繁体字:悠悠

    短语:缓慢 迟缓 慢条斯理 冉冉 徐 慢 暂缓 迟延 慢吞吞 款 磨蹭 缓 迟滞

    英语:leisurely

    意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