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临顿宅将有归于之日鲁望以诗见贶,因抒怀酬》 举案品多缘涧药,承家事少为谿云。

举案品多缘涧药,承家事少为谿云。

意思:举着案品多沿山涧药,承家的事少为溪云。

出自作者[唐]皮日休的《临顿宅将有归于之日鲁望以诗见贶,因抒怀酬》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而富有感情的笔触描绘了两位老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敬仰和同情。 首句“共老林泉忍暂分,此生应不识回文。”描绘了两位老人隐居山林、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他们与自然共生,与泉水、树林为伴,暂时分开,但他们的心却永远不会离开大自然。第二句“此生应不识回文”中的“回文”可能是指一种诗文中的修辞手法,也可能是指人生的曲折和变化。两位老人一生淡泊名利,不追求繁华的生活,他们的生活应该是平静而简单的,因此他们可能对人生的曲折和变化并不敏感。 接下来,“几枚竹笥送德曜,一乘柴车迎少君。”描绘了两位老人的生活细节。他们用竹制的器皿送别友人,乘坐简陋的柴车迎接年轻的友人,这表现出他们朴素而真挚的情感。竹笥和柴车都是古代的简陋交通工具,但它们却承载着两位老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举案品多缘涧药,承家事少为谿云。”这两句诗描绘了两位老人的生活内容。他们品茗、采药,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这表现出他们的独立和坚韧。他们可能没有太多的家庭责任,但他们的生活仍然充满了意义和价值。 最后,“居然自是幽人事,辄莫教他孙寿闻。”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两位老人的赞美和同情。他们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也是他们的幸福。作者希望他们不要被外界打扰,过着宁静而简单的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两位老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敬仰和同情。它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共老林泉忍暂分,此生应不识回文。
几枚竹笥送德曜,一乘柴车迎少君。
举案品多缘涧药,承家事少为谿云。
居然自是幽人事,辄莫教他孙寿闻。
作者介绍 皮日休简介
皮日休(约838—约883),晚唐文学家。字袭美,一字逸少,汉族,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曾居住在鹿门山,道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醉士等。

皮日休是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终。

皮日休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被鲁迅赞誉为唐末“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皮日休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对于社会民生有深刻的洞察和思考。

关键词解释

  • 家事

    读音:jiā shì

    繁体字:家事

    英语:housework

    意思:
     1.古代指大夫家族内部的事务,后渐渐用以泛指家庭事务。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子木问于赵孟曰:‘范武子之德

  • 举案

    读音:jǔ àn

    繁体字:舉案

    意思:(举案,举案)

     1.亦作“举桉”。举起托盘以进奉食品。
      ▶唐·鲍溶《山行经樵翁》诗:“举案馈宾客,糟浆盈陶尊。”
      ▶唐·刘禹锡《伤往赋》:“我行其野,农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