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解释
亦作“ 飞鷰 ”。 1.飞翔的燕子。《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思为双飞鷰,衔泥巢君屋。”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李陵<从军>》:“袖中有短书,愿寄双飞燕。”
2.指 汉成帝 赵皇后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 孝成赵皇后 ,本 长安 宫人……学歌舞,号曰 飞燕 。” 南朝 宋 鲍照 《代朗月行》:“鬢
读音:é huáng
繁体字:額黃
意思:(额黄,额黄)六朝妇女施于额上的黄色涂饰。 ▶唐时仍有。其制起于汉时。 ▶唐·李商隐《无题》诗之一:“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 ▶宋·范
读音:yìng rì
繁体字:映日
意思: 1.指阳光。 ▶《文选•潘岳<射雉赋>》:“忌上风之餮切,畏映日之傥朗。” ▶徐爰注:“言其忌声而畏光也。” 2.映照着日光。
读音:tài zhēn
繁体字:太真
意思: 1.原始混沌之气。 ▶《文选•傅毅<舞赋>》:“启太真之否隔兮,超遗物而度俗。” ▶李善注:“太真,太极真气也。” ▶《子华子•阳城胥渠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