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滕学士移河朔》 边城消尽还兵喜,谁敌阳关决胜才。

边城消尽还兵喜,谁敌阳关决胜才。

意思:边城消尽带兵回去高兴,谁是敌人阳关决胜才。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滕学士移河朔》

全文赏析

这首诗《五鼓声深晓色回,北驰马首望燕台》是一首描绘战争场景和政治理想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英勇的赞美。 首句“五鼓声深晓色回,北驰马首望燕台”描绘了黎明时分,战鼓的声音在深邃的黎明中回荡,马头向北望去,期待着到达燕台。诗人通过描绘战争的紧张和紧迫,暗示了政治斗争的激烈和重要性。 “旧趋武帐清光近,新会仙山秘典开”两句描绘了政治理想的实现,旧时的军事帐幕变得清晰明亮,新的政治理想如同仙山秘典一样被揭示出来。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的向往。 “人惜憩棠余爱远,帝忻借箸密谋来”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爱和对国家的忠诚。人们珍惜着远离疲惫不堪的棠树之爱,皇帝欣喜地借着筷子进行密谋。这里通过描绘人民和皇帝对国家的态度,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 最后两句“边城消尽还兵喜,谁敌阳关决胜才”表达了战争结束的喜悦,谁还敢和阳关外的决胜之才为敌?这里通过描绘战争的结束和对英勇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英勇的崇敬。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场景和政治理想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英勇的赞美。同时,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人民和国家的热爱和忠诚。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五鼓声深晓色回,北驰马首望燕台。
旧趋武帐清光近,新会仙山秘典开。
人惜憩棠余爱远,帝忻借箸密谋来。
边城消尽还兵喜,谁敌阳关决胜才。
作者介绍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阳关

    读音:yáng guān

    繁体字:陽關

    英语:Duong Quan

    意思:(阳关,阳关)

     1.古邑名。
      ▶春秋·鲁地,后入齐。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偏东而南约六十里。

  • 边城

    读音:biān chéng

    繁体字:邊城

    意思:(边城,边城)

     1.指靠近国界的城市。
      ▶《管子•度地》:“当冬三月,天地闭藏,暑雨止,大寒起,万物实然,利以填塞空郄,缮边城,涂郭术。”
      ▶

  • 决胜

    读音:jué shèng

    繁体字:決勝

    英语:decide the issue of the battle

    意思:(决胜,决胜)

     1.谓取得胜算;取得胜利。
      ▶《吴子•图国

  • 消尽

    读音:xiāo jìn

    繁体字:消儘

    意思:(消尽,消尽)

     1.谓用尽无余。
      ▶《三国志•蜀志•姜维传》:“官给费用,随手消尽。”
     
     2.完全消除,完全消失。
      ▶宋·苏辙

  • 还兵

    读音:hái bīng

    繁体字:還兵

    意思:(还兵,还兵)

     1.回师。
      ▶《史记•秦始皇本纪》:“以攻龙、孤、庆都,还兵攻汲。”
      ▶汉·枚乘《上书重谏吴王》:“今大王还兵疾归,尚得十半。”<

  • 关决

    读音:guān jué

    繁体字:關決

    意思:(关决,关决)

     1.报请决定。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事不关决于丞相,丞相醇谨而已。”
      ▶《金史•左企弓传》:“辽故事,军政皆关决北枢密院,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