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感事四首丙午冬淮上作》 群凶未葅醢,吾合老江波。

群凶未葅醢,吾合老江波。

意思:群凶日葅酱,我与老江波。

出自作者[宋]张元干的《感事四首丙午冬淮上作》

全文创作背景

《感事四首丙午冬淮上作》是宋代诗人张元干创作的一首组诗。这组诗创作于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冬,当时汴京失守,中原沦陷,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不思收复失地。张元干因反对议和被贬官,他离京南下,在赴江州途中的淮上登高望远,想到山河破碎、生民涂炭,写下了这组诗。 这组诗共有四首,其中第一首写道:“目尽江淮万里愁,寒沙连骑月中游。不堪天上鸿雁影,飞过潇湘十二楼。”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淮山高处眺望远方时所感受到的忧愁之情。他看到江淮之间一片苍茫,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忧愁。他骑着马在寒冷的沙滩上漫步,月光洒在他的身上。他不忍看到天空中鸿雁的影子飞过潇湘十二楼,因为那让他想起了故乡的沦陷和百姓的苦难。 第二首写道:“十年长望洛川云,目极空思胜事繁。今日良游知我有,彭婆北下见龙门。”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洛阳的思念之情。他曾经长期凝望洛川上空的云彩,眼中充满了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望。今天他终于有机会游览彭婆山北下的龙门石窟,在那里他感受到了自己与故乡之间的联系。 第三首写道:“我欲乘桴渡南涧,手携水伯趋阳侯。拔剑茫然四顾看,白日苍烟迷九州。”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想要乘船渡过南涧去寻求出路的愿望。他手持宝剑,茫然四顾,看到了白天和苍烟笼罩着整个九州大地。 第四首写道:“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衰老和秋天来临所带来的悲伤之情。然而当他兴致勃勃地参加宴会时,他却不愿意让别人看到他头发已经花白了。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贼马环京洛,朝廷尚议和。
伤心闻徇地,痛恨竞投戈。
始望全三镇,谁谋弃两河。
群凶未葅醢,吾合老江波。
作者介绍 洪咨夔简介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张元干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关键词解释

  • 江波

    读音:jiāng bō

    繁体字:江波

    意思:江水;江中波浪。
      ▶《文选•左思<蜀都赋>》:“贝锦斐成,濯色江波。”
      ▶刘逵注引谯周《益州志》:“成都织锦既成,濯于江水。”
      ▶宋·朱熹《次敬夫登定王臺

  • 群凶

    读音:qún xiōng

    繁体字:群凶

    意思:众奸;众凶逆。
      ▶汉·张衡《东京赋》:“欃枪旬始,群凶靡余。区宇乂宁,思和求中。”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汉道陵迟,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乱兹昏,群凶肆逆,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