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实之读邸报四首》 矫诬天亦怒,驱逐国为空。

矫诬天亦怒,驱逐国为空。

意思:诬蔑上天也生气,驱逐国为空。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和实之读邸报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穿凿彊挥麈,跳梁勇执弓。》是一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表达了诗人对奸佞之徒的痛恨和对正直之士的赞扬。 首联“穿凿彊挥麈,跳梁勇执弓。”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一种是以穿凿附会、强词夺理的方式去追求自己的利益,这种行为就像跳梁小丑一样,虽然看起来勇猛,但实际上是无知和愚蠢;另一种则是勇敢地执起正义之弓,为真理而战。这里诗人显然是在暗示,那些奸佞之徒就像跳梁小丑一样,虽然看似强大,但实际上是无知和愚蠢,而那些正直之士则像执起正义之弓的人一样,勇敢地为真理而战。 颔联“矫诬天亦怒,驱逐国为空。”进一步表达了对奸佞之徒的痛恨和对正直之士的赞扬。矫诬是指无中生有地捏造事实,欺骗他人;天亦怒则暗示上天也会对这种行为产生愤怒。而驱逐国为空则是对奸佞之徒的进一步批判,他们不仅没有为国家做出任何贡献,反而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这里诗人通过天怒人怨的描绘,表达了对奸佞之徒的强烈谴责和对正直之士的赞扬。 颈联“笑里刀常有,盟边甲已衷。”进一步揭示了奸佞之徒的本质。“笑里刀”比喻表面友善而背后阴险之人,“盟边甲已衷”则暗示他们背信弃义,不讲道义。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奸佞之徒的虚伪和狡诈。 尾联“拾遗端可拜,诛佞笔生风。”诗人对正直之士的赞扬跃然纸上。“拾遗”指的是唐代杜甫曾任谏官之职,诗人以此赞扬那些敢于直言进谏的人。“诛佞”则是对那些敢于揭露奸佞之徒的人的赞扬。这里诗人通过赞扬那些敢于直言进谏和揭露奸佞之徒的人,表达了对正直之士的敬仰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奸佞之徒的批判和对正直之士的赞扬,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愤怒。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批判,让读者深刻认识到奸佞之徒的可恶和正直之士的可敬。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批判意义,而且语言生动形象,读来令人印象深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穿凿彊挥麈,跳梁勇执弓。
矫诬天亦怒,驱逐国为空。
笑里刀常有,盟边甲已衷。
拾遗端可拜,诛佞笔生风。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驱逐

    读音:qū zhú

    繁体字:驅逐

    短语:轰 撵 赶 逐

    英语:banishment

    意思:(驱逐,驱逐)

     1.策马驰逐。
      ▶《史记•孟子荀卿

  • 矫诬

    读音:jiǎo wū

    繁体字:矯誣

    意思:(矫诬,矫诬)

     1.谓假借名义以行诬罔;虚妄。
      ▶《书•仲虺之诰》:“夏王有罪,矫诬上天,以布命于下。”
      ▶蔡沈集传:“矫,与矫制之矫同;诬,罔……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