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微茫疑有无,木叶半脱殊萧疏。
意思:山色模糊怀疑有没有,树叶半脱很疏落。
出自作者[宋]王炎的《题远山平林图》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通过对山色、木叶、云根、屋宇、溪山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幽静、淡雅的意境。
首句“山色微茫疑有无,木叶半脱殊萧疏”描绘了初秋时节的景象,山色朦胧,若隐若现,树叶半脱,显得格外萧疏。这种描绘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清幽、淡雅的秋日世界。
“云根更著数椽屋,此屋当有幽人居”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房屋与云根(即石头)的景象,暗示着这里可能是一个幽静的居所。这种描绘为整首诗增添了更多的神秘感和诗意。
“墨妙逼真乃如此,毕竟非真惟近似”两句,诗人对描绘的自然景象进行了评价,认为所描绘的自然景象虽然逼真,但终究不是真实的,只是与真实相近。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的艺术观,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最后两句“何如屐齿饱经行,是处溪山皆画笥”,诗人表示将把所绘制的画归还给对方,自己将要回到江南依翠微而居。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之情,也体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理解和追求,即追求真实与美的统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